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原文翻译赏析
出自后梁诗人韩偓的《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
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
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亡后不久的公元910年(后梁开平四年)。诗题中的沙县、龙溪县、泉州均在今福建境内。诗中所描写的千村万落如寒食;的凄凉景象,就是作者从沙县到龙溪县的沿路所见。
杜甫的名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的是安史之乱时国家残破的景象。这首诗的立意与此相类,不过他写的不是国破;,而是村破;,写的是泉州军浩劫农村造成人烟绝灭的荒凉萧瑟景象。过去有人评注杜甫上述两句诗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认为诗的可贵之处,是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像杜诗这样只说有;什么,不说无;什么,确实使诗含蓄蕴藉,艺术手法高明。而韩偓这首诗同时写有;又写无;,以有;衬无;,却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人沿路看到的村庄有鸣鸦;,无鸡犬;;能见;到的是花;,不见;的是人烟;。这样,一有;,一无;,一见;,一不见;,就把千村万落如寒食;的荒凉破败的惨景,描绘成一幅具体形象的艺术画面,活脱脱地展现在人们眼前。衬托是一种有效的艺术手法。以丑衬美,美者更美;以动衬静,静者更静;同样,以有;衬无;,也可以使无;更显得一无所有,如果说,读者从杜诗可以看出含蓄之美,那么,从韩诗则可以看出衬托之妙。古代不少诗人喜用自;、空;二字,常把这两个字用在同一联的上下句形成对仗。例如山莺空曙响,陇月自秋晖;(何逊《行经孙氏陵》),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许浑《旅夜怀远客》),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等等,韩诗也用了这两个字,可是用法独特,另具一种韵味。他似乎觉得用一个自;字份量还不够,所以在首句一连用了两个自;字。他又并不把自;与空;对仗,他不是在第二句,而是在末句才用了个空;字。水自潺湲日自斜;这两个自;字,和不见人烟空见花;的空;字,两相呼应,呈现出当时农村的一切都是自生自灭,无人问津,空空荡荡,一派荒废。这样,既把千村万落如寒食;的悲惨景象展现了出来,同时也把诗人对泉州军暴行的愤怒之情含蓄不露地表达了出来。薛雪在《一瓢诗话》中称赞杜甫善用自;字,他在列举了杜诗村村自花柳;等一连串运用自;字的诗句之后说:下一‘自字,便觉其寄身离乱、感时伤事之情,掬出纸上。;韩偓这首诗中的自;字、空;字,能令人感受到诗人的感时伤事之情;并且寓情于景,含蓄不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