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学习资料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翻译(解释)及赏析(李清照)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2-01 手机浏览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翻译参考:

注释
⑴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源;。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清真集》入中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⑵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疏:指稀疏。
⑶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⑷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⑸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译文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根据陈祖美编的《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前后。

文学赏析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起首两句,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名家点评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十: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小词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此语甚新。
宋陈郁《藏一话腴》内篇卷下:李易安工造语,《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天下称之。余爱赵彦若《剪彩花》诗云花随红意发,叶就绿情新。;绿情;红意;,似尤胜于李云。
明蒋一葵《尧山堂外记》卷五四:李易安又有《如梦令》,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
明沈际飞《草堂诗馀正集》卷一:知否;二字,叠得可味。绿肥红瘦;创获自妇人,大奇。
明徐士俊《古今词统》卷四:《花间集》云:此词安顿二叠语最难。知否,知否;,口气宛然。若他人静,人静;、无寐,无寐;,便不浑成。
明徐伯龄《蟫精隽》:当时赵明诚妻李氏,号易安居士,诗词尤独步,缙绅咸推重之。其绿肥红瘦;之句暨人与黄花俱瘦;之语传播古今。
清王士禛《花草蒙拾》:前辈谓史梅溪之句法,吴梦窗之字面,固是确论,尤须雕组而不失天然。如绿肥红瘦;、宠柳娇花;,人工天巧,可称绝唱。若柳腴花瘦;,蝶凄蜂惨;,即工,亦巧匠斫山骨;矣。
清黄苏《蓼园词选》:按: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澹,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清陈廷焯《云韶集》(署名陈世焜)卷十:只数语中,层次曲折有味。世徒称其‘绿肥红瘦一语,犹是皮相。;《白雨斋词话》卷六:词人好作精艳语,如左与言之‘滴粉搓酥,姜白石之‘柳怯云松,李易安之‘绿肥红瘦、‘宠柳娇花等类,造句虽工,然非大雅。;
胡云翼《宋词选》:李清照在北宋颠覆之前的词颇多饮酒、惜花之作,反映出她那种极其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这首词在写作上以寥寥数语的对话,曲折地表达出主人公惜花的心情,写得那么传神。绿肥红瘦;,用语简炼,又很形象化。
靳极苍《唐宋词百首详解》:这首词用寥寥数语,委婉地表达了女主人惜花的心情,委婉、活泼、平易、精炼,极尽传神之妙。
吴熊和:这首词表现了对花事和春光的爱惜以及女性特有的关切和敏感。全词仅三十三字,巧妙地写了同卷帘人的问答,问者情多,答者意淡,因而逼出知否,知否;二句,写得灵活而多情致。词中造语工巧,雨疏、风骤;、浓睡;、残酒;都是当句对;绿肥红瘦;这句中,以绿代叶、以红代花,虽为过去诗词中常见(如唐僧齐己诗红残绿满海棠枝;),但把红;同瘦;联在一起,以瘦;字状海棠的由繁丽而憔悴零落,显得凄婉,炼字亦甚精,在修辞上有所新创。
吴小如《诗词札丛》:此词乃作者以清新淡雅之笔写秾丽艳冶之情,词中所写悉为闺房昵语,所谓有甚于画眉者是也,所以绝对不许第三人介人。头两句固是写实,却隐兼比兴。金圣叹批《水浒》,每提醒读者切不可被著书人瞒过;吾意读者读易安居士此词,亦切勿被她瞒过才好。及至第二天清晨,这位少妇还倦卧未起,便开口问正在卷帘的丈夫,外面的春光怎么样了?答语是海棠依旧盛开,并未被风雨摧损。这里表面上是在用韩偓《懒起》诗末四句:昨夜三更雨,今朝(一作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的语意,实则惜花之意正是恋人之心。丈夫对妻子说海棠依旧;者,正隐喻妻子容颜依然娇好,是温存体贴之辞。但妻子却说,不见得吧,她该是绿肥红瘦;,叶茂花残,只怕青春即将消失了。这比起杜牧的绿叶成阴子满枝;来,雅俗之间判若霄壤,故知易安居士为不可及也。知否;叠句,正写少妇自家心事不为丈夫所知。可见后半虽亦写实,仍旧隐兼比兴。如果是一位阔小姐或少奶奶同丫鬓对话,那真未免大杀风景,索然寡味了。
周汝昌:一篇小令,才共六句,好似一幅图画,并且还有对话,并且还交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这可能是现代的电影艺术的条件才能胜任的一种镜头;表现法,然而它却实实在在是九百年前的一位女词人自编;自演;的作品,不谓之奇迹,又将谓之何哉?

作者简介: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