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学习资料

夏夜追凉原文翻译(解释)及赏析(杨万里)

来源:网友 时间:2022-12-02 手机浏览

朝代:宋代

作者:杨万里

原文: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翻译参考:

译文

夏天的中午,天气炎热,想不到夜晚还是那么热。打开门,到月光下去站一会儿吧。 这时,远处的竹林和树丛里,传来一声声虫子的鸣叫;一阵阵清凉的感觉也迎面飘来。可是,这并不是风,或许就是大自然宁静的凉意吧。


古诗赏析:


鉴赏

追凉;,即觅凉、取凉。较之觅;和取;,追;更能表现对凉;的渴求,杜甫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羌村三首》其二)诗意可见。但这首诗在艺术处理上却有其独到之处:它撇开了暑热难耐的感受,而仅就追凉;着墨,以淡淡的几笔,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其中有皎洁的月光,有浓密的树荫,有婆娑的竹林,有悦耳的虫吟,以及作者悄然伫立的身影。
首句貌似平直,其实也有一层曲折:中午时分,烈日暴晒,是一天中最为酷热的时刻,而今,夜热;竟然与午热;相仿佛,则夜热;之甚,可想而知。唯其如此,才引出次句诗人月下独立的形象。开门;,点出作者原在室内。或许他本已就寝,而因夜里天热的缘故,辗转反侧难以入梦,迫于无奈才出门纳凉。而明月;,则点出正值月华皎洁;的三五之夜。这样,作者独立;的目的,应该说是追凉;与赏月;兼而有之,追凉可得体肤之适,赏月则可得精神之快,难怪他要独立不移、执着若此了。
第三句是对周围环境的点染:竹林深深,树荫密密,虫鸣唧唧。竹深树密;,见其清幽;虫鸣;,则见其静谧唯其静谧,虫鸣;之声才能清晰入耳。诗人置身其间,凉意顿生,于是又引出结句时有微凉不是风;,这一真切、细微的体验。不是风;,点明所谓凉意,不过是夜深气清,静中生凉而已,并非夜风送爽。范成大《六月七日夜起坐殿取凉》诗亦云:风从何处来?殿阁微凉生。桂旗俨不动,藻井森上征。;虽设问风从何来,但既然桂旗不动,可见非真有风,殿阁之微凉;不过因静而生。人们通常说心静自凉;,其理相若。因此,范诗实可与这首诗参读。
显然静中生凉正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意趣,但这一意趣并未直接点明。如果没有不是风;三字,读者很可能将凉;与风;联系在一起。陈衍《石遗室诗话》早就指出:若将末三字掩了,必猜是说甚么风矣,岂知其不是哉。;然而,这首诗的妙处恰恰也就在这里。作者故意直到最后,才将微露其本意的线索交给读者既然明言不是风;,善于神会的读者自当想到静与凉之间的因果关系;随即又当想到,前面出现的月光、竹林、树荫、虫鸣,都只是为揭示静中生凉之理所作的铺垫。这样,自然要比直截了当地道出本意更有诗味。大概这就是《石遗室诗话》所称道的浅意深一层说,直意曲一层说;的旨趣。


作者简介:


杨万里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