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国家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范例(3篇)

来源:网络 时间:2024-03-25 手机浏览

国家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范文篇1

三国再商救助希腊对策

德国总理默克尔与法国总统萨科齐20日在柏林总理府举行紧急会晤,欧央行行长特里谢也现身总理府,三方共商救助希腊对策。

目前德法两国对私人债权人如银行和保险机构以何种方式参与分担救助费用存在分歧。德国坚持私人债权人必须强制参与分担救助费用,而法国的立场是私人债权人应以自愿方式参与分担救助费用。欧央行也反对德国提出的强制方式,认为这将被视为希腊债务部分违约,从而导致市场动荡,进而使欧洲其他债务国陷入债务漩涡。

欧盟领导人峰会于21日召开,讨论如何应对愈演愈烈的债务危机。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索20日称,欧盟领导人需要在峰会上达成有说服力的希腊债务危机解决方案,否则全球经济都将为债务危机蔓延付出代价。

欧元区债务问题目前已经威胁到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欧元区的领导人需要赶出一份更加大胆、更加全面的计划,解决这场已经持续超过18个月的债务危机。

根据一项发给欧盟官员的方案显示,欧盟委员会(EC)主张向欧元区的银行征收500亿欧元税款,以帮助资助新一轮希腊纾困行动。征收的税款将用于回购和清偿20%的希腊债务。目前,希腊债务余额已达3500亿欧元。

上述方案还包括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再次提供710亿欧元纾困贷款,同时鼓励未来8年内到期的希腊债务的私营部门持有人把所持债务换成新的30年期债券。方案中的债券交换将包含信贷方面的一些优惠以鼓励各方参与。此举可能会把希腊债务的现值再削减900亿欧元。

了解该方案的官员称,在布鲁塞尔紧急峰会召开之前,欧盟会员会于周三晚间传阅了该方案。据知晓谈判过程的官员表示,方案在敲定终稿前很可能需要进行修订,主要原因是某些条款不是受到法国阻挠就是受到德国阻挠。

据参加了与欧洲谈判官员对话的银行高管称,最终方案很可能包括征收银行税或债券交换计划,但不会同时包括这两项内容。这些高管表示,萨科齐和默克尔正就欧盟将采纳何种决定进行磋商。

欧盟委员会的方案将扩大欧元区4400亿欧元纾困基金的权力,授权该基金可向还未受到纾困的国家提供信贷额度,并对此类国家的银行实施资本重组。在过去的一年里,欧盟对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实施了纾困。在极端情况下,该纾困基金有权购买陷入困境国家的债券。

或改变银行作风减轻依赖评级机构

欧洲委员会提议改变欧洲8000家银行作风,包括要求银行持有更多更好的资本、加强对银行的监管,以及减轻对外部信用评级机构的依赖等方面。

欧洲委员会表示,此提议的整体目标是增加欧盟银行部门的修复力,同时保证银行继续为经济活动和经济增长提供资金。

欧洲委员会认为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银行机构的资本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欠缺,导致了前所有未有的国家当局对金融机构的援助。

欧盟内部市场和服务委员米歇尔-巴尼耶表示:“银行已经冒了太多风险,包括投资不可靠产品、过度借贷而未检验借款人的还贷能力等,这样导致他们面临过度风险,削弱了借款人,也削弱了自己。”

欧洲委员会提议,如果机构违反了欧盟规定,提议将确保所有的监管机构都能申请对其进行制裁,并且具有劝阻力,有效性和适当性。比如说行政罚款最高可达金融机构年营业额的10%,或者对该机构的管理机构成员处以临时禁令。

7月15日,欧洲银行管理局公布了对90个银行的压力测试结果,有8个银行没有通过。该测试并不涉及希腊债务违约,银行将会怎样。

国家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范文

就在欧债危机哀鸿遍野、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的信用评级被下调的情况下,德国的国债拍卖居然出现了负利率,也就是说谁要借钱给德国人,德国人非但不用支付利息,还要倒贴德国人钱,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情是怎么样发生的呢?

好资产负利率也要买

此前美国信用评级下调,导致利率上升、利率掉期合约和信用违约掉期CDS的损失压力增强,使得银行的破产压力和信用风险更加增大。在银行会破产的情况下,人们持有美国国债比拿着美元现金更安全,尤其是美国的存款保险制度优先赔偿10万美元以下的小储户,造成银行破产时对大资金的风险杠杆放大,大资金为了安全都抢着拿美债,美债的收益率低于美联储的资金成本,所以美联储作为私人机构搞QE3(第三轮量化宽松)是要亏损的,更何况如此低的国债收益率使美国CDS违约的压力也没有了。

而欧洲是难以靠收购债券来规避其CDS的违约责任的,欧洲稳定基金的融资也受到了压力,目前欧洲央行利率经过2008年危机已经处于历史低位,欧洲央行降息的空间和边际效益已经有限,危机的损失通过减少资金持有人的利益来买单已经难以解决。欧洲危机的解决必定是一场债券持有人和CDS持有人的利益博弈,要以债券和CDS一方的损失来为危机买单了,如此血淋淋的博弈已经到了大家都无路可退的地步,完全是裸的掠夺和阴谋了。

这样的博弈使得欧洲金融系统的风险空前加大,因为银行的破产风险使得持有现金已经没有利益,大家要拿住最稳定、不会国家破产的德国债券才保险,一时间德国国债成了欧洲资金最好的安全避风港,结果就是德国债券收益率竟然出现负值。

据汇金网2011年11月9日讯,德国当天拍卖15.25亿欧元至2018年4月到期的国债,收益率为-0.40%,而前次拍卖同类国债平均收益率为1.22%。德国国债出现负利率,说明欧元本身的风险是怎样巨大!利率是绝对的负值,不但给钱用还要倒给钱,背后就是欧元破产风险巨大,拿着欧元这颗烫手山芋实在太危险,而拿着德国国债则德国必须还钱。

在欧洲持有什么

在世界金融危机深化,欧洲债务危机危急的情况下,德国的国债成为负利率,实际上就是国际资本市场已经用钱投票认定欧元的破产风险巨大,且欧元破产后的实际的得利者将会包括德国,因而资本的避险需求在危机下已经超过了投资盈利的需求,宁愿在德国国债付费倒贴,也要保证自己欧元资产的安全。

假定未来世界信用破产,欧洲大多数国家债务深重,美国的债务压力也将非常巨大,欧元破产后美国印钞和贬值的战略是容易预见的,此时德国货币的升值可能性会非常大,德国货币的升值收益会远远超过那一点利率收益,因为现在欧元区各国内的现金欧元是完全等价的,而在欧元解体以后如果恢复各国原来的货币,德国马克和意大利里拉的价值能够一样吗?这样的币值分化是要带来巨大利益的,德国对于本国之外发行的欧元肯定是要当作外汇并且要按照分化后的汇率来计算价格的,但是如果持有的是德国国债,德国怎么可能会用外国货币偿还本国国债?因此抢购德国国债就合理了,倒给钱也就合理了。

这在历史上是有前车之鉴的,中国改革开放后,日本曾经给予中国大量所谓日元无息贷款,但这些日元无息贷款在其后广场协议日元大幅度升值的背景下,实际上都成为了高利贷。

但是其他各国也不会坐视不理德国的国债负利率,2011年11月23日晚,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公布了该委员会拟定的发行欧元“稳定债券”计划,以此作为欧债危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内容。这份被外媒称为“绿皮书”的计划提出了发行欧元债券的三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在欧元区范围内发行完全联合债券,即17个成员国为联合“稳定债券”提供共同担保。这种方案需要对欧盟公约进行大范围修改;

第二种方案是,欧元区成员国为联合债券提供有限担保,同时仍保留现有各自国家债券;

第三种方案是妥协性提案,即发行欧元债券,但高负债成员国债务水平超过一定的比例后,将被迫恢复发行本国国债融资。

后两种方案相对第一种方案更为保守。这样的政策就是使得欧元解体以后各国的国债难以分割,这个政策也直接导致德国债券发行的不利,同日的德国国债发行就出现了问题,2011年11月23日德国基准国债“灾难性”的拍卖结果,引发债务危机将威胁德国的担忧,德国央行不得不出资买入国债,以避免拍卖失败。

这是欧元问世以来德国最不成功的一次国债发售,10年期的年均回报率只有将近2%。商业银行只买了36.44亿欧元债券,所以在60亿欧元债务中,德国央行必须要承担39%。但是欧州债券在德国的坚决反对下,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未来国债的作用更多地是对于货币风险的博弈而不是货币的收益,这说明世界的信用危机已经濒临崩盘。

这样的历史会不断重演,知道这样的历史,德国人卖国债能够不付利息还会倒收钱就不奇怪了,但同时这个倒贴钱的国债也预示着未来历史发展的方向。无独有偶,据路透社报道,法国2012年首次国债拍卖需求强劲,短期债券收益率略微高于2011年上次拍卖时创造的记录新低。尽管在国际评级机构的威胁下有担忧认为法国或将在数月甚至数日内失去3A评级,法国国库署还是在2011年12月19日以接近于零的收益率拍卖了45亿欧元的短期国债,投资者也寻求在年末持有较高数额的短期债务。在欧盟内除了德国以外,法国是最值得期待货币升值的国家,欧元解体持有法郎也是不错的选择。

为什么中国要死死抱住美债

中国央行持有美债首先就是一种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的手段,中国央行持有这样多的美国国债而不是美元现金,是中国央行外汇储备存储于美国银行系统的风险大于持有美国国债的风险。

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即使是分散存储于几百家银行,那么每一家银行也要存上百亿美元,这些银行在危机中破产的风险再加上西方法律对于大资金清偿程序上的倾斜杠杆,中国外汇储备相对地还是与美国政府和美联储绑定、购买美国国债更安全一些。

看着满社会对于央行持有美债的责难,也让人深切体会到了愤青怒骂易、老成谋国难的道理,对于发展中的中国,维持外汇储备的安全远远比依靠外汇储备盈利更重要,在美国评级下调以后美国国债上涨,其收益率最低达到0.169%大幅度低于美联储利率0.25%的背后,是国际金融市场对于风险达成了共识的结果,这不仅仅是中国央行的思路。

再进一步的是,我们应当看到美国货币信用的基础是美国政府的信用,也就是美国的货币发行是通过美债在央行的抵押贴现发行或者央行直接收购美债来完成的,在2008年危机后,美联储也是通过大量收购美国国债来进行所谓量化宽松的,而美联储是私人机构,收购美国国债在给市场提供钞票的同时也加强了美联储在市场中的地位。

本来在2008年前美联储对于美国经济的作用已经大不如前,逐渐让位于美国政府来主导市场,但是2008年危机后这一局面得到了扭转,持有美国国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具备了对于美国金融市场的话语权。而中国持有这些美国国债,持有量大到不能动就是中美博弈当中的一张王牌。

美国已经扬言说谁抛售美债就是对于美国的攻击和金融战争,但是如果中国经济和外汇受到攻击以后不得不抛售美国国债,那么就变成了美国必须出手维护的事情了,就如希腊要违约欧美都要维护救助它一样,因此中国持有这样多的美国国债给中国换取的是国家的金融安全。

中国这30年来的飞速发展,没有受到金融大鳄掠夺式的金融攻击,和我们持有大量的美债是分不开的,持有美债达到规模效应的背后就是让中国的信用绑定美国。这是一种绝妙的金融平衡的局面。

居安思危

中国需要做的就是居安思危,不要以为相对西方政府财政的捉襟见肘,中国政府的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显得非常强大、非常安全。须知西方是小政府大社会,西方社会财团的力量不可小觑,仅仅黑石(BlackRock)一家2010年所管理的资产规模就达到了35609.68亿美元,超过了中国央行所管理的全部外汇资产,而2010年中国前20位的基金公司所管理的资产总额仅3500亿美元。此外,德国、法国、英国还有多家资产管理规模上万亿美元的公司。

中国才刚刚发展了30年,在财富积累方面与世界差距实在太大了,即使是战后飞速发展和财团高度垄断的日本,在财富积累上与欧美的差距也是很大的。人们总说日本的大财团如何如何,但日本最大的资产管理机构——日本生命保险公司(NipponLifeInsurance)到2010年所管理的资产却仅有6561.53亿美元,因此日本为了自身的信用安全也是大幅持有美国国债的,其额度仅次于中国。抱定美债实际上就是抱定金融安全。

虽然我们在美元贬值和美债收益率下跌过程中要遭受不少损失,但是相对于被金融攻击和掠夺所造成的损失,这些损失是可以承受的,就如你要买商业保险就要付保险费,就要让保险公司获得利润是一样的道理,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避免风险没有代价是实现不了的。

根据美国2010年底的数据,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总额的8.7%,美国个人和机构持有42.1%,美国社保信托基金持有17.7%,美国军队退休基金持有6%,再加上其他机构。美国国债大部分还是美国社会持有,军队和社保是美国国家信用的基石,中国持有的国债还是非常安全的。

为什么不偏向欧洲

据2011年8月11日法国《世界报》网络版刊载“谁拥有法国国债?”一文:65%的法国国债是由“非法国居民”持有,外国人持有希腊国债的比率是71%,外国人持有葡萄牙国债比率高达75%!欧洲国债竟然都是“外国人”来购买的,欧盟一体化以后,欧洲各国交叉持有国债的比例是很高的,这样欧盟各国就可以抱团取暖彼此进行信用绑定。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欧洲债务危机各国交叉持有国债信用互相绑定以后,欧债危机的整体风险就在增加,这样的绑定就如赤壁之战时曹操把自家战船锁定一样,平时是安全稳定了,而一旦大火袭来是要一起被烧毁的,现在欧盟和欧元就是这样的危机。

国家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范文

“财政契约”的总设计者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该契约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欧洲已经从欧债危机中接受教训,欧洲必须建设成一个‘政治团结’的欧洲。”

欧元区货币统一,而财政各自为政的情况,一直被认为是导致债务危机爆发的焦点,财政联盟的建立能否缓解危机?

危机也是契机

目前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正使得60年来的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面临严重考验。欧债危机无外乎两种结局:一种是在实施更紧密的财政一体化的前提下,由德国等核心国家提供资源解决问题;另一种是希腊等国家债务违约,退出欧元区,欧洲一体化遭遇重大挫折。后一种结局无论对于欧洲经济与政治,还是对于全球经济与国际货币体系而言都绝非幸事。

因此,欧盟一直没有放弃财政联盟一体化,也期望通过制定新的契约强化各国的财政纪律,避免危机重演。美国、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已经呼吁欧洲领导人拿出更果断的行动来。

早在1997年欧盟就通过了《稳定与增长》公约,进一步说明欧盟成员国公共债务与赤字标准,并且设置了惩罚标准,但是惩罚措施从来没有得到落实,公约的公信力饱受质疑。遗憾的是,尽管欧元区成员国债务与赤字与日俱增,但是由于缺乏可操作程序,目前欧元区多个国家债务水平达到或者超过本国生产总值规模,希腊这一比例升值超过了160%,严格财政纪律已经迫在眉睫。

各国政治领袖们希望维持欧元地位的愿望十分强烈,2011年欧盟领导人接连举行峰会,关于财政联盟的各种想法层出不穷。最初,德国总理默克尔提出“转移联盟”的建议,每年德国与其他欧元区经济体强国向希腊和其他有困难的欧元国成员转移资金,条件是援助国有权监督管理被援助国的预算和税收。但是这一提案遭到德国公民的强烈反对,同时希腊官员和公民也拒绝接受德国的财政管理。

接下来是2011年底在布鲁塞尔达成的欧元区国家平衡预算协议。按照这个计划,将惩罚违反平衡预算的国家。然而,问题是应该如何定义平衡预算?专家表示,“这一协议将使轻度衰退演变为严重衰退。幸运的是,这一制造未来欧洲经济衰退的方案很快就被否定了。”

几经周折,“财政契约”计划浮出水面。从内容上看,“财政契约”有权对违反欧盟财政纪律的成员国实施“半自动”制裁,并且把平衡预算纳入各成员国的法规中。对于违反了结构性赤字上限(占各成员国GDP的0.5%)的国家,欧洲法院将对其做出最多不超过GDP的0.1%的罚款,且欧元区国家的这一罚款会纳入“欧洲稳定机制”(ESM)。协议还规定,ESM将取代临时性救助机制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放贷能力为5000亿欧元。创建者默克尔建议,“财政契约”对签署国具有较强法律束缚,对他们实施严格的财政纪律和经济政策。

效果几何仍待观察

财政契约这颗“定心丸”能否最终成为救治欧债危机顽疾的灵丹妙药呢?部分欧洲官员对此尚持有保留意见。

欧洲议会议员、比利时前首相伏思达说,“财政契约”并不能彻底有效解决欧债危机。草案大部分内容已经在各国法律中有所体现。

欧洲议会新任议长舒尔茨支持“财政契约”,但同时也对“财政契约”中相关紧缩政策提出批评。他说:“‘财政契约’被视为医治债务危机相关‘病症’的万能药,过于强调控制预算而不结合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欧洲国家公共财政仍然无法得到巩固。”

分析人士认为,欧盟“财政契约”是解决欧债危机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无独有偶,“财政契约”在签署当日就被蒙上了一层阴影,欧元区核心国家荷兰宣布其2012年公共财政赤字可能会达到该国GDP的4.5%,高于此前的预计4.1%;同一天,西班牙宣布其2011年的财政赤字达到了该国GDP的8.5%,而非此预测的6.0%。随后,希腊债务评级由Ca下调至C。另外,舆论对于违规国家的处罚能否推行下去也持怀疑态度,欧盟委员会未来将如何处置西班牙的“违规”,是“财政契约”能否得到有效实施的试金石。

美国高盛银行则在最新的一份分析报告中指出,欧洲国家目前的公共财政状况是不可持续的,需要进行大幅调整。在调整中如何解决长期财政健康和短期融资问题是欧洲有关债务危机解决方案讨论的核心,财政状况较好的国家与欧洲央行的意见是,各国对财政管理作出保证是它们实施救助的前提条件,以避免它们陷入无休无止的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