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精选6篇)
读懂中国作文 篇1
正值新年,一年中最热闹喜庆的时刻。火红的福字和烫金的迎春对联点缀着浓厚热烈的节日气氛,鞭炮声在耳边此起彼伏,暗示着接下来必定会有的忙碌。过年是幸福团圆的,但忙碌也决计不会少。从大年初一开始,便要赶趟似的走亲访友,大家聊聊一年的悲喜得失,说着别家的闲话。
今天在我家明天去你家,因为我们民族自古就讲究个礼尚往来。家家都要忙活起来,或是在家置办酒席,或是干脆在酒店摆上两桌。每年都这么转了圈地家家吃过来,热闹够了,酒足饭饱了,但心思、时间、金钱也着实耗费了不少。
记起曾经与朋友聊起的关于中国人情交往的话题。美国的AA制,德国的预约制等,都讲究规则和秩序,在中国人看来不免缺乏人情味,太过生硬,相反对方也认为我们太好面子,没有原则,劳民伤财。
因为文化的差异,实在很难说中国的风俗一定不好,外国的风俗就一定好。但我却无法认同当代有些人的观点,他们认为中国这种人情社会,是落后的,在这种社会中办事靠关系、升职靠人情,普通个体很难通过努力来改变自身的地位。诚然,如果只认人情关系而不讲原则,确实会导致上述问题。但事物是有两面性的,那些一味揪住反面不放的人,我是否可以问上一句:在你们一味斥责中国人情社会的弊端时,是否根本就不曾读懂中国?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耕国家。农业不同于游牧业和工商业,靠耕种土地生存的农民是不可能随意迁徙的。在这个传统下,在一个地区定居的人们组成了一个个村落、部族,并世代繁衍。于是,这样的村落、部族便仿佛是一个缩微的社会,几十户人家,百余名居民,在方圆几百几千米的范围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劳作,彼此之间已经相互熟悉,情如一家。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无比珍视亲情,友情,乡里情。
读懂中国,才能明白在中国人注重人情的传统中,蕴藏着强大凝聚力。如果不是这样的凝聚力,怎么可能看见中国人在汹涌的洪水中不顾自身安危,急切地搜救自己的同胞?如果不是这样的凝聚力,怎么可能看见汶川地震后的灾区,多少人争相加入救灾队伍,救助受难的乡邻……
也许在西方的餐厅里,大家安静而有绅士派头,但我更愿意看见,中国的餐桌上,大家熟络地攀谈,笑得肆意欢畅。
读懂中国作文 篇2
“你读懂中国了吗?”我读懂了其中的许许多多,今天就让我来介绍一下我读懂了什么吧!
我读懂了爱心。每年只要有地方发洪水,有地震。全国所有人的心都紧紧地贴在了一起,大家会踊跃地捐款,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让那些遭遇浩劫的人们能坚强地站起来重建美好家园。
我读懂了坚持。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我们中国的首都北京召开,人们的心沸腾了。今天比乒乓,明天比射箭,后天比网球。中国成了金牌数最多的国家,这都是我们全体中国人坚持拼搏的结果。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个运动员都在为中国争光,他们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发出最强音:“咱们中国不是好惹的。”
我读懂了激情。2010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每个上海人甚至每个中国人一听到这个消息就积极的响应起来,都想为世博多出一份力。有的人积极报名参加志愿者,有的人把自己居住近10年的房子都让了出来,而更多的人则把世博的理念深深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因为每个人都想把中国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全世界。世博会开幕后,日参观人数也屡屡突破400000,500000,从而看出有多少人民热爱着中国这个大家庭。
我读懂了许许多多,你呢?
读懂中国作文 篇3
我的爷爷有着黑黝黝的皮肤,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一双大手长满了茧子。你可不要因此就小瞧他,爷爷喜欢茶和历史,和别人聊,历史的时候总爱饮茶作乐,久而久之的爷爷就成了我们这一群有名的茶王和历史王。
午后暖暖的阳光透过树枝打下院子,周围的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我那可怜的妹妹又因诱惑再一次陷入了爷爷的魔掌,爷爷手捧一杯茶,站在那里滔滔不绝和正在玩沙子的妹妹讲九一八事变。我心想着讲历史应该是老一辈人的骄傲吧,所以也饶有兴趣的走过去听了听。
日本鬼子想要占领中国,他们使尽了所有常人的手段,有十四年之久,中国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使日本人投降了。
我一听咬牙切齿地说道:日本人也太过分了,他们怎么可以这么残忍。
爷爷抿了一口茶,语重心长地说道:中国历史就像这茶一般,开始有点苦,可后面甜味却会蔓延舌尖,其实啊!当时日本人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想打仗的并不是他们,而是那些贪婪的官府,列宁说过:遗忘历史就等于背叛。但我觉得我们应该要正确对待历史,文明爱国,把这种耻辱化作动力,在科技,在学习上,就像周恩来总理说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使国家更加繁荣昌盛,而不是只用在口头上。
我听了点了点头,爷爷站了起来,把茶倒了,喃喃自语道:中国就像茶,能苦一阵子,但不能苦一辈子。
读懂中国作文 篇4
未来的中国想知道未来的中国是怎么样的吗?未来中国科技发达。汽车有了一双翅膀,可以飞上天空。也有一个螺旋桨,可以参观深海。
汽车发动的时候不在会排出浓烟……请跟我来参观汽车吧,汽车的外形是水晶做的,里面的方向盘全是自动的,一双翅膀可以自由的飞翔,飞到全国各地去参观奇珍异宝。螺旋桨可以把我们带到海洋的最深处,让我们和海底的小鱼、小虾一起玩耍,做朋友,未来的汽车很先进吧!未来的水上飞机也变了外形,瞧它有两个翅膀可以随便弯曲、变直。它的功能变多了,水上飞机翅膀多了两个刀片,可以把水草给割断,机身多了个回收站可以回收海上垃圾,减少对海洋的破坏。未来的飞机也有更多的功能,它不仅仅可以在天空飞翔,还可以飞到外太空,还可以感受五分钟的无重力的功能。未来的房子是全自动的,只要听人一声招呼马上就会把所想要的东西送到主人的手上。看我们正开着未来的汽车在游玩,在我玩的开心的时候,前面的桥突然断了,你不用担心,未来的汽车有一双翅膀,展开翅膀就飞了过去。
我开心的继续前行,不好海水把路给破坏了,未来汽车把轮子变成浪板,它在水中自由地游行,呀!我和另一辆汽车要发生交通事故了,不怕,未来汽车轮子可以跳跃搜的就过去了。未来中国是发达的国家!
读懂中国作文 篇5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听着电视里振奋的歌声,我的家人不由自主的跟着唱起来。歌声刚落,长辈们就和我说起关于祖国的变化。
爸爸说,今年是建国七十周年,中国在政治、经济、生活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奶奶说,她们小时候穿的衣服布料只有的确良,颜色很单调,而且每年只有到春节时才能买新衣服,往往哥哥姐姐穿了之后还要留给弟弟妹妹穿,到了寒冷的冬天冻得直发抖。而我们现在穿的衣服五颜六色,款式多样,漂亮极了,一年到头可以买许多新衣裳,冬天穿上棉袄暖和极了。
外婆说,过去吃的都是粗茶淡饭,生活很清贫,兄弟姐妹多,有时候还吃不饱,而现在吃的不仅味美而且营养,现在的生活幸福快乐。
外公说,以前住的都是瓦房,房子下面是用木头和土基搭建起来的,遇到刮风下雨时雨水就从房顶漏下来。而现在住的都是高楼大厦,刮风下雨什么都不怕。
爷爷说,以前上学赶集等都靠走路,有牛马车坐就很不错了。而我们现在可以坐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我偎依在妈妈的怀里,听得津津有味,感慨着建国后,祖国的变化之大,祖国人民都过上了幸福安康愉悦的生活。我为有这样的祖国感到骄傲自豪!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不知不觉,我们又唱起来了!
读懂中国作文 篇6
选择什么关键词来呈现我所认识的中国?中华美食、移动支付。相信它们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传统而时尚的中国。
来华留学生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中,不得不说,空气污染是较为刺眼的一个。然而外国的青年朋友们,于它,中国人并不讳言。之所以不选择,是因为它呈现的只是一个瞬间且并非全部的中国。哗众取宠的人当然没有去读懂中国。
中国是传统的中国,不如就先借“中华美食”来帮你们读懂她。中华美食,如北京烤鸭、阳澄湖大闸蟹等等,星汉灿烂。或许你们也曾经在自己的家乡品尝过这些美食,毕竟世界各地都有中式餐馆。不过,单纯吃过,只能算认识了中国的食物。外国青年朋友们,你们可吃过月饼?吃过月饼,可知道中秋节?你们可吃过粽子?吃过粽子,可知道端午节?中华美食与传统节日“捆绑”在一起的并不少。在中秋节,一家人一起,分吃象征团圆的月饼,赏着圆月,唱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中国的家情怀;在端午节,一家人一起,品尝纪念屈原的粽子,看赛龙舟,吟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是中国的国情怀。领略美食,领略传统文化,读懂中国自古以来的家国情怀,当能读懂传统的中国。
中国是传统的,却又是时尚的。不说你们,就连中国台湾的青年人都没能意识到这一点。了解移动支付,则能助你们读懂时尚的中国。我们出去吃饭、买衣服,几乎可以不用带钱包,付账的时候只需要连一下网络,用手机扫扫二维码;而在家里,随时可以用手机里的支付宝、微信等APP缴交水电费、煤气管费。外国青年朋友们,传统的中国并不落后守旧,现在的中国是科技迅猛发展的中国,中国的青年人和你们一样,好奇、进取、创新。我们当然吃得起茶叶蛋,甚至我们买茶叶蛋的时候都是用的移动支付。
外国青年朋友们,你们通过什么渠道了解中国?街边小报?网络节目?这些渠道大概都没介绍过中国的移动支付。如果你们能来中国,吃一吃中华美食,扫一扫二维码,中国的传统与时尚立刻变得鲜活。如果你们暂时来不了中国,不妨去看一看《舌尖上的中国》,不妨百度一下中国的移动支付。
当然,中国的传统服饰,中国的传统戏曲,中国的共享单车,中国的高速铁路……也能帮外国青年朋友们读懂中国。而中华美食、移动支付,则已呈现了我所认识的中国。中国,她是传统而时尚的。
所以,外国青年朋友们,当你们来中国留学时,别忘了让同学带你们去尝一尝当地的美食;当你们来中国旅游时,别忘了在购物的时候用手机体验移动支付。假如在元宵佳节,穿着汉服,赏着花灯,猜着灯谜,用手机扫扫二维码支付一碗诱人的汤圆,你们定能读懂中国的传统与时尚。
或许你们从父辈那里听过李小龙,听过功夫,从电影里看过章子怡,看过旗袍,但你们曾经试着去把听到的看到的中国拼接出来吗?中国的青年人希望你们能读懂中国,也希望你们帮我们读懂你们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