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策划书(精选4篇)
调查方案 篇1
活动主题:宣传雾霾知识 凝聚抗霾共识
活动目的:目前雾霾已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改变目前现状刻不容缓,但很多人对雾霾还缺乏理性的认识。因此通过一次有组织的活动来传播雾霾相关知识,促进人们理性的对待雾霾、防治雾霾很有意义。本次活动通过在人流集中地地方散发传单和口罩,来提高人们对雾霾的认识,争取让大众对雾霾既不麻痹大意也不害怕过度,并进而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凝聚共识战胜雾霾。
活动时间:待定
活动地点:光谷广场
活动参与对象: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研究生会及社会群众 活动所需材料和经费预算:
1、2百个口罩
2、至少五百份宣传册
3、桌子,签字横幅,签字笔,袖章或绶带,展台海报,中性笔,贴板包含花边装饰,贴纸片,院旗
注意事项:
1、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有足够大的声势,因此人数不应少于十个人,而且应该有绶带,标语等醒目的学院标识和活动标识。
2、宣传册的制作是活动的前期准备的核心,需要群策群力,力求做到科学性、艺术性、文学性和针对性。
活动组织:主办: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
承办:化工与制药学院研究生会
调研策划书 篇2
一。活动背景
根据贵州省文明办,共青团贵州省委,中共贵州师范大学委员会等的相关会议精神,在贵州师范大学20xx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总体规划下,我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组织开展了”数计学院20xx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经过长时间的定点,组队,策划后,20xx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整体初步成型。而在今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成立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因此,贵州稳抓机遇,大力发展贵安新区。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才成为稀缺资源,理所当然教育成为发展的重点,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状况尤为受到重视。因此,为了了解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基础教育现状,我院充分利用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契机,将对贵安新区的基础教育做全面深入的调查,以便分析研究基础教育和新区建设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活动主题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基础教育问卷调查
三。活动意义
教育乃国家立国之基,发展之本,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强盛与壮大,早在1995年,国家就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要求坚持教育为本,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可见,教育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何其重要。同时,万丈高楼平地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承载着很大的作用和任务。在国家大力发展贵安新区的过程中,对基础教育的关注和发展到底是怎样的呢?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存在哪些不足和问题呢?这些问题,必须来源于底层最真实的反应。因此,我们利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契机,开展此次”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基础教育问卷调查”活动,旨在更加了解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基础教育现状,全面掌握建设进程,从而稳步,有效,扎实的开展基础教育,为建设国家级新区做好前提保障,从而建设出美丽,利民,现代化的国家级新区。
四。活动时间
20xx年7月12日------20xx年7月13日具体活动时间安排:
(注: 12日,13日均按此时间安排开展活动,如遇特殊情况,临时调整)
五。活动地点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马场镇普共村及其周边村寨
(注:具体小组活动地点,待到达目的。地勘察地形后根据各自特点安排)
六。活动参与人员
参与此次调研活动的人员,为全体三下乡服务队成员。即:尹媛媛温娴宁金云娥王祺佳吴程昕陶韬彭婷尚清丽杨光美张怀星邹启飞林世鹏张英徐镇秦志法杨明颢胡忠刚王云涛刘显静赵阳李晋
七。活动对象
安顺市平坝县马场镇普共村全体村民
八。活动内容
此次活动为问卷调查,即利用事先准备好的相关问卷,在问卷上就基础教育相关问题进行提问,通过下乡咨询当地农民,学生,从他们的身上反映出这些问题的答案,从而完成调研任务的前期工作。
此次调研活动的首要重要任务就是调查问卷,一份详略得当的问卷至关重要,问卷内容不宜过多,也不宜过难,其中既要包含被调研人的基本信息,又要包括基础教育的现状问题,还要涉及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态度等问题。因此,调研活动主要体现在调查问卷上。
(注:调查问卷详见附件一)
九。活动形式
调研注重的是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为了保证调研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得到真实有效的调查问卷,此次活动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利用小组成员实际下乡深入群众广泛了解基本情况的方式进行。最终从得到的有效问卷中分析总结,从而得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基础教育的相关结论。
十。活动人员安排
总负责人:张英活动策划书:邹启飞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5篇《调研策划书》,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虎知道。
重大课题调研方案 篇3
一、调研背景
xx超市的销售额连续两年下降,通过探测性研究,决策者和调研者均认为销售额下降是由于市场细分不当,目标市场不明确引起的。为了获取多方面的信息,xx超市拟进行一次专项调查,为确定其商圈半径、目标顾客,以及进行生产定位提供依据。
二、调研目的
1、探究消费者的购买心理、购买动机及其购买行为特点,为市场细分及市场定位提供科学依据。
2、了解消费者对超市的认知,探察各超市的知名度,分析市场竞争态势,明晰主要竞争对手的优势、劣势及面临的机会与威胁。
3、探察消费者对xx超市的接受程度,确定其商圈半径。
三、调研对象
我们在定义调查对象时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样本要有广泛的代表性,以期能够基本反映消费者对xx超市的需求状况,从而确定其商圈半径;
二是样本要有一定的针对性。由于超市购物需要有一定的购买与支付能力,因此,本次调查的总体是永州市区具有超市购物经验的居民,基于以上原则,我们采用如下标准甄选目标被访者:
(1)12周岁以上永州市区域内的常住居民;
(2)本人及其亲属不在相应的单位工作;
(3)在过去的六个月内未接受或参加过任何形式的相关市场调查。
四、调研内容及项目
探究消费者的购买心理、购买动机及其购买行为特点。
本部分旨在对消费者对超市需要与期望进行深入探讨,以明确消费者在超市消费所寻求的利益点,为市场细分及市场定位提供科学依据。本部分需要的信息包括:
(1)消费者(家庭)购买日用品的习惯——购买地点、频率、数量和品种;
(2)导致这种购物模式的因素——方便、快捷、价格实惠、质量可靠;
(3)对超市各种特性及重要性的评价(量表法);
(4)消费模式——有计划购买、冲动购买
调研策划书 篇4
【调研背景】
西—藏米林地处偏远,教育资源缺乏,学生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低,而且对外面世界的认知少之又少。但是当地特殊的的经济、地理状况决定了仅靠当地力量根本无法满足教育需求。由于支教活动历时较短,仅靠我们团队10个人的力量带去西—藏的东西尤显不足,所以我们想立足于教育层面,通过调研活动把当地的教育现状和教育需求通过调查和分析的形式,并借助实践报告的方式展现出来,以吸引更多必要、合理的社会资源流入西—藏。
【调研主题】
主题:关于西—藏米林教学现状和教学需求的分析
【调研目的】
目的:此次支教活动的'目的,不仅在于把我们团队所能提供的教育资源带进西—藏,还在于把那里的教育现状和需要带出来,呈现给社会,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为社会开展针对性的帮助提供建议性意见。
【调研宗旨】
宗旨:实实在在地帮助当地改善教育。
【调研方案】
1、内容:
(1)学校的教学设施。包括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和切实需要的教学设施。
(2)学校的师资力量。包括学校已有师资、师资的分布以及缺乏的主要师资力量。
(3)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可着眼于学生辍学率、文化程度、教学科目这三个方面。
2、形式:
(1)现场观察记录。把我们所看到的现有教育资源和认为需要得到帮助的方面记录下来。(信息基本来源)
(2)访谈校长、老师。从教育者的角度了解到关于上述内容的信息,这一渠道很必要也很重要。(信息主要来源和信息补充性来源)
(3)与学生交流。从现状方面讲,向学生询问他们所了解的周边孩子的辍学率和文化程度。从需求方面讲,通过交谈了解孩子们需要什么、渴望什么。(关于需求方面的信息主要来源)
(4)走访家庭。从家长这方面了解孩子的受教育状况,并向他们询问对孩子教育状况的期待有那些。(信息重要来源)
(5)报告分析。把我们所了解的当地小学教育现状信息与外界教育相对比,得出我们认为当地缺乏的教育资源的分析,并与校长作意见交流。
【调研时间】
时间流程
20xx、7、7~20xx、7、8调研方案整理与确定;调研问卷的设计与确定
20xx、7、9~20xx、7、10调研培训
20xx、7、19 ~20xx、7、29运用每天下午的时间进行调研。调研人员认真记录调研内容,晚上团队会议集体讨论,总结调研经验,得出下一步调研着力点;调研人员整理、写出每天的调研报告。
20xx、7、30~20xx、8、1晚上召开小组会议,汇集成员每天的调研报告,团队汇总、分析数据、文字、图画、视频等信息,撰写调研报告。
【调研人员】
第一组:
周洢藤、陈宇、李佳、李国栋、严灵
第二组:
王婷、瞿洁云、王旭、朱良、郭蒙蒙
注: 第一组跟第二组以“天”为单位,轮换调研。
【调研注意事项】
(1)调研人员每次调研后,要及时记录整合信息,写出报告;
(2)一项调研结束后,团队集体讨论相关问题,写成总结报告;
(3)调研人员必须认真完成每项调研,确保信息属实;
(4)调研时注意言辞表达方式,尊重民族文化,尊重居民隐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灵活应对;
(5)调研期间注意安全问题,遵守团队纪律,不得单独行动,时刻与负责人保持联系。
(6)调研条件可能比较艰苦,大家要注意身体,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努力克服。
(7)如调研历时较长,成员要带好干粮和水及必要辅助设施(手电筒、口哨等)。
【后期任务】
后期任务:
(1)调研全部结束后写出一份完整报告。报告中包括当地教育状况的具体描述和当地需求的细致性罗列。
(2)通过图片展和制作视频等方式,把当地情况展示出来,为当地募集所需物资(主要是教育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