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优秀(精选2篇)
八年级历史知识总结归纳 篇1
两种命运的决战
一、重庆谈判(1945年8月10月)
1、中共参加重庆谈判的目的: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2、中共前往重庆谈判人员: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2005年中考题)
3、主要成果:签订《双十协定》
4、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5、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人民解放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二、转战陕北
1、从1947年3月起,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行。
2、面对敌人的进攻,中共中央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三、挺进大别山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等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中考链接:
(1)重庆谈判没有达成的协议是: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2)新民主主义时期,国共两党最高级的谈判举行地点是在:重庆
(3)1945年8月,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的主要目的是:为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将内战责任加于共产党。
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
(4)美国支持蒋发动内战的原因是:企图把中国变成美国的殖民地。(或控制中国)
(5)抗战胜利初期,共产党面临的主要政治任务是:争取和平、民主
第17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辽沈战役(1948年9月开始,歼敌41万余人)
1、军队:东北解放军 指挥:林彪、罗荣恒
2、攻占锦洲、关门打狗
3、东北全境解放为华北的解放创造了条件
二、淮海战役(1948年11月开始,歼敌55万余人)
1、千里跃进,逐鹿中原(以徐州为中心)
2、华东解放军和中原解放军
3、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人指挥
4、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使国民党政府所在地南京直接暴露在人民解放军的威慑之下。
三、平津战役(歼敌52万余人)
1、参加部队: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2、分割包围,瓮中捉鳖(围而不打,隔而不围/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3、国民党北平守将傅作义投降。
4、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四、渡江战役
1、1949年4月20日,解放军百万雄师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发起渡江战役(毛泽东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2、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统治中国22年(27年至49年)的国民党政权跨台。 3、1949年解放战争中国民党败退至台湾,造成了当今海岸分离的局面。
中考链接:
1、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及全国各阶层的努力
2、在决战中和平解放的是:北平
3、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院子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4、三大战役的胜利表明:国民党内战政策失败
八年级历史知识总结归纳 篇2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一、九一八事变(1931年)
1、背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日本帝国主义为摆脱经济危机,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步骤。
2、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3、结果: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党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张学良按蒋介石旨意命令不许抵抗,东北三省全部沦入敌手,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日本挟持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府,东北同胞受日军欺压凌辱。
二、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宣言,号召全国民众行动起来,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同时,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三、西安事变
1、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压蒋介石,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2、爆发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及国民党对日侵华的不抵抗政策。
3、中共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4、如何评价张学良及张学良的行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计个人得失。
5、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19271937年)基本结束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
中考链接:
1、国共两党“化干戈为玉帛”,达成合作抗日的初步共识的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 2、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大学生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抗日救亡
3、西安事变后应对时局的方案较多,最好的是:和平解决,共同抗日
4、西安事变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这里“时局”是指:国共分裂对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带来的3篇《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八年级》,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虎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