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学教案

动物的花衣裳美术教案(整理3篇)

来源: 时间:2024-03-28 手机浏览

动物的花衣裳美术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学会观察、比较、欣赏、想像的学习方法;

(2)运用点、线、色绘出精致的花纹图案和丰富的色彩。

(3)关注动物世界的花纹美和色彩美,感受生命美;培养环保意识。

2、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关注动物世界的花纹美和色彩美,感受生命美;

(2)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

1、运用点、线、色大胆绘画出动物的花纹;

2、对比色、邻近色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如何表现出独特的花纹图案。

(四)教学方法:启发思考法、观察比较法、直观教学法

(五)教学策略: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在欣赏过程中,启发想像与创作思路;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阶段:

1、故事导入

讲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森林深处生活着一群动物,有一天动物身上的花衣裳突然不见了,小动物非常着急,让我们去帮它们找一找。(板书课题:动物的花衣裳)

——引出课题并板书《动物的花衣裳》

2、通过找衣服,欣赏动物花纹。动物们的身上有我们认识的哪些小伙伴?——点、线、色

3、猜一猜:你能猜出同学们喜欢的动物么?请学生形容一下他们喜欢的动物长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叫声是什么样的?——通过特点描述,增加课堂气氛,更有助学生联想思维。

(二)教学阶段:

1、欣赏评述阶段:认识了解装饰花纹的要素:点、线、色。“动物们找回自己衣服很开心,决定举办“动物服装大赛”——通过黑板张贴不同动物的“花衣裳”,进行欣赏学习。

(1)“它们的衣裳和平时穿的一样么?”“不一样在哪里?”——都用点、线、色装饰

(2)“喜欢他们的花衣裳么?”——喜欢:“找一找你最喜欢的一件衣裳,说一说都用了什么图案装饰衣裳的?”“你能用手学着画一画么?”——不喜欢:“为什么不喜欢?”“你想让它穿上什么样的衣裳?”

2、深入学习花纹装饰阶段:了解依形画花纹。

“小猪也想参加比赛,帮小猪设计服装”——小猪试穿其他动物的衣裳——设计小猪的衣裳(对比欣赏)

“为小猪设计的两件衣服,你喜欢哪一件?”“有什么你喜欢的花纹?”——通过对比欣赏,总结重难点:“花纹设计要根据动物的身体结构和形状来画”

3、教师示范依形画花纹,解决重难点。

示范画鸭子:分为头、身体、翅膀、脚、尾几个部分,根据鸭子结构和形状画花纹会更美丽。

(三)作业评价:

“看看我们设计的大象和小兔的衣裳,你们喜欢哪一件?”“为什么?”——欣赏评述作业,采用生生评价和师生评价。“大象和小兔一定会很开心的.,也一定会赢得比赛的胜利。”

(四)课堂练习:玩一玩:

①做一个你添我画的游戏。

②引导学生分析创作步骤:选动物——画外形——添花纹——涂色彩

三、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希望学生能通过猜、看、议、学、玩等活动创作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花衣裳。本课从另一角度(动物保护色)启发学生的想像创作思路,培养他们科学与艺术地进行观察与表现的方法,学会用环境色装饰动物的身体,启发创造性思维。

为了更好的解决学生对花纹装饰的认识,本课重难点更高要求提出花纹装饰要“依形”而画。一、二年级的美术课主要就是对点、线、色的学习认知和掌握,本学期的整个课程设计上也是如此。在前面的课程学习中,学生对点、线、色的装饰掌握的较好,如果本节课只是单一进行花纹装饰的学习,我想,不用老师教学生也会画。所以,在重、难点的设置上我刻意突出“依形”绘画花纹的要求。课程设计整个是在一个故事情节中展开,通过丢衣服——找衣服——设计衣服开展学习,学生兴趣点较高,会跟随课程环节达到花纹绘画提高的要求。本节课重难点突破上我认为较为恰当。

当然,在课程设计环节的细节中也有很多不足。例如,在黑板上张贴出不同动物的花衣裳进行欣赏时,后排的学生看的不够清楚,对动物身上的花纹欣赏不很直接,忽视了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投影上展示后张贴黑板更具人性化。在前面的动物原来花纹的欣赏环节设计中有些拖拉重复等。

动物的花衣裳美术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动物的花衣裳》一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教材试图让学生通过欣赏和想象进行创作,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生命之美。教材分两部分,前部分是感知动物的花纹美,色彩美,后部分是想像画出动物美丽的花衣裳。教材提供了纹样各异的动物局部图片,“蝴蝶”“孔雀”“斑马”等,教师引导学生以动物身上的花纹美(点、线、色块),色彩美(和谐、丰富的颜色),激发学生创作表现美的灵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观察、欣赏、比较、想象的学习方法;运用点、线、色块大胆绘出精致的花纹图案。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在欣赏中,启发想象与创作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关注动物世界的花纹美和色彩美,感受动物的生命美,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三、学情分析:

孩子们都喜欢小动物,对它们有浓厚的兴趣。本课教材试图让学生通过欣赏与想象进行创作,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的情感,感受生命美、花纹美、色彩美。低龄段的孩子好奇,喜欢发现。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动手实践的习惯是美术学习的一部分。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动物身上的花纹美、色彩美和形式美激发学生创作表现美的灵感。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对形状色彩的感知、表达与简单元素的组合,运用点、线、色块大胆绘出动物的花纹。

2、教学难点:

在设计花纹图案时运用点、线、色重复排列等方法进行创作。

五、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设置情境导入,激发兴趣。(赏动物“花衣裳”)

播放短视频《动物世界》,带领学生进入大森林观察动物身上的花衣裳。带来了一张神秘的邀请函——动物王国花衣裳设计大赛。

(设计意图:运用情境教学法,带领学生进入情境中探索发现,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活动2【讲授】学习花衣裳的构成的元素。(识动物“花衣裳”)

1、第一个环节:找衣裳:

(1)创设一个情境:小动物们的衣裳都不见了?请学生们回想一下,动物们的衣服上有些什么?(花纹和色彩)

(2)出示七星瓢虫、斑马、鹦鹉的局部图片,请学生说说这是哪只小动物丢失的衣服,说说它们身上有哪些花纹和色彩?(花纹:点线面)

(3)出示鹦鹉、孔雀、蝴蝶、鱼图片,请学生讨论怎样的花纹才是最美的?

(4)小结:强调点、线、色组合起来更加美丽。

(设计意图:这一个环节让孩子们在进行找衣裳的游戏时,通过对动物外表皮毛的观察、比较,了解到点、线、色的基本构成和色彩搭配,充分调动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感受动物衣裳的花纹美与色彩美。)

第二个环节:识衣裳

出示变色龙图片,谈谈为什么变色龙的颜色会有变化?有什么作用?引导观赏同类图片:猫头鹰、枯叶蝶。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在“色”构成元素方面进行延伸,让学生观察动物与自然的联系,知道“花衣裳”的作用。)

活动3【情境】学习花衣裳的设计方法(巧变动物的“花衣裳”)

1、动物王国花衣裳情景:猜猜看,谁来了?(斑马)是吗?(大象)哪里不一样?(花纹)对,它换了件衣裳。

2、探究动物们怎么巧变自己的`“花衣裳”。

①看看小象怎么做的?小象换了件“新衣裳”,看看他还穿了什么?学习第一个花衣裳设计方法:变换花纹。

②斑马的衣裳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学习第二个设计方法:改变动物原来的颜色。

③爱美的大白鲸又换了什么“花衣裳”?学习第三个设计方法:点线色组合。

3、欣赏上届“动物时装比赛”中的优秀作品。想一想,你会为你喜爱的小动物设计怎样的“花衣裳”?

4、教师示范。

活动4【练习】学生绘制(画动物的“花衣裳”)

任务驱动:鼓励动物变换新的“花衣裳”参加变装舞会。并布置制作要求。

1、教师巡视指导。

2、提醒学生创作时间,展示学生作品。

活动5【评价】评价与发展(评动物的“花衣裳”)

1、评价:花纹丰富、色彩鲜艳、创意大胆。

2、请每个小组自评、推荐出一名最优秀的作品,代表小组展示,并奖励皇冠。请同学说一说推荐这名同学的理由。创设情境,邀请所有同学一起去参加“动物世界变装舞会”。

活动6【活动】课堂结束

1、谈谈自己的收获。

2、老师评价、小结。

活动7【作业】课后延伸你还认识那些动物的“花衣裳”最特别?动物们的“花衣裳”在生活中的联系。

六、板书设计:

动物的花衣裳美术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比较、欣想象的学习方法。

2、运用点、线、色块绘出精致的花纹图案动物的花衣裳和丰富的色彩。

教学重点:

1、能运用点、线、色块大胆绘出动物的花纹;

2、对比色、邻近色的运用动物的花衣裳。

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出独特的花纹图案动物的花衣裳。

教学过程:

一、一看、猜一猜、说一说

1、一看:出示动物局部,注意观察动物的`花纹和色彩美。

2、猜一猜:这些纹样属于哪种动物的花衣裳?猜出动物的名称。

3、说一说:动物的花衣裳有什么作用?

二、看一看、议一议、想一想

1、看一看:动物身上的花衣裳有哪些花纹图案?色彩是怎样搭配的?

2、议一议:为什么有些什么动物身体的颜色与环境色这么相似,有的还会随着环境颜色的变化而改变颜色。

3、想一想:我最喜欢什么动物?我会用什么花纹和色彩去表现它的花衣裳?

三、玩一玩、画一画、评一评

1、玩一玩:创设动物界时装表演的情景,激发想象创作。

2、画一画:先画出喜爱的小动物的外形,再给它添上合适的花纹、色彩。

3、评一评:自评和他评。

四、教学评价

1、可从知识技能方面设计:

我学会了辨别();

我能观察发现();

我能画出()种花纹;

2、可从学习过程设计:

我能仔细观察,还能发现啊();

我能自己查找资料,知道();

3、情感、态度方面设计:

我喜欢();

我学会关注大自然的()。

教学反思:本课从另一角度(动物保护色)启发学生的想像创作思路,培养他们科学与艺术地进行观察与表现的方法,学会用环境色装饰动物的身体,启发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