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教学资料 > 说课稿

《孟子》说课稿(整理3篇)

来源: 时间:2024-04-27 手机浏览

《孟子》说课稿篇1

一、说课人:

二、说课内容

初中五四制语文第五册第17课《孟子》二章第一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三、《孟子》二章在教材中的地位

《孟子》二章是战国中期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作品。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称为亚圣。他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孔孟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学习《孟子》二章既可以了解孟子的重要思想,又可以巩固论文知识,还能学到孟子关于写法等方面的技巧,可谓一举三得,因此,教材把《孟子》二章列为第五册讲读课文,列入中考阅读篇目中,是不无道理的

四、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法的确立.

1、知识目的:积累文言词语,领会课文内容及论文特点。

2、能力目的:培养以词造句的能力,论文写法能力。

3、德育目的:以君者应以“人和”为本,为人者应以“做人”为根。

4、情感目的:以朗读感染学生,创设渐入学习佳境的氛围。

5、把理解词义和背诵第四段立为教学重点。

6、把对论点的理解和第四段结论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区别。

7、运用朗读法、讨论法、练习法进行教学。

五、如何突破重点、难点

围绕教材以书注为主加以突破重点,通过朗读达到熟悉以至背诵的目的;难点的突破放在“人和”与“得道多助”的关系上。

六、学习《孟子》二章应达到的目的

1、领会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重要思想及社会意义。

2、掌握论文的多种论证方法及结构。

3、巩固排比、对比等方法。

4、背诵并默写重点段。

《孟子》说课稿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积累古汉语知识。

⑵体会骈句的表达效果。

⑶在理解的.基础上,赏析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了解孟子的思想及政治主张,理清论证思路,诵读中体会其流畅雄辩的论证风格,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思考、辩论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体会孟子民本思想及忧患意识的进步意义,让学生懂得“人和”、“忧患”的实质及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个人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及结构。

3、积累古汉语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了解、学习孟子文章雄辩的语言风格。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预习:

⑴了解孟子和《孟子》;

⑵查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2、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预习检查题及学习要点板书)

3、课文的朗读磁带。

【教学方法】

朗读法,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与老师讲解相结合。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内容】

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积累古汉语基础知识。

《孟子》说课稿篇3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拓展阅读课文《孟子语录》。这是一节文言文,学生通过对文言文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加深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深入了解,达到思辨的目的。《孟子语录》包含深刻的哲理,学生要多读,通过多读,加深理解。小学六年级学生已掌握了初步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自己表现自己。

二.说教法.学法

1.借助有趣的谈话,激发学生兴趣。

《孟子语录》是一篇文言文。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从简单的例子入手,从学过的知识中入手,用谈话的方式,即复习了旧课,又为学习新课作铺垫。达到了两全其美的目的。

2.运用课本自学,引导学生探究

课本是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整理和归纳知识,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3.积极组织讨论,精心设计

教学中教师在重难点处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讨论。有问题,学生各抒已见,在讨论中教师不急于评价,而是留给学生时间,让其他学生加以补充、评价。通过各抒己见,学生才能对“舍生取义”有所了解。

4.通过摘抄名句,促进学生发展

本课知识点较少,学生通过对孟子名句的摘抄,会更进一步的了解孟子,了解古代文化。

三.说教学程序

教学中,我主要运用“洋思”理念,设计了一下教学程序:

谈话激趣导入

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四.交流探讨,理解真意

你如何理解孟子的观点?请你举出历史上有名的“舍生取义”的例子。(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做评价。)

五.提高升华

1.课件出示孟子名言,学生朗读并摘抄。

2.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六.课堂作业:

1.孟子这段话在写法上的特点是:以什么设喻,表达了什么样的观点?

2.成语“舍生取义”是什么意思?

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涵。达到“堂堂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