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联璧经典50句,格言联璧为善最乐读书便佳(94句)
格言联璧为善最乐读书便佳1
1、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
2、有能化善修身正行,积礼义,尊道德,百姓莫不贵敬,莫不亲誉。——《荀子》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4、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荀子》
5、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6、常思身命易倾,自不得不存善念。——(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7、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老子》
8、以作善降祥为受用,以乐天知命为依归。——(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9、善人者,人亦善之——汉《管子》
10、势可为恶而不为,即是善;力可行善而不行,即是恶。——(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1、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子孙羞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子孙荣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2、积善成德。——《荀子》
13、人不劝不善,钟不打不鸣。——(清)《增广贤文》
14、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生方不虚生。——(明)陈继儒《长者之言》
15、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消,日有所损。——(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6、随时之内善救时,若和风之消酷暑。——(明)洪应明《菜根谭》
17、启迪人心者,当因其所明而渐通之,毋强开其所闭;善移风化者,当因其所易而渐及之,毋轻矫其所难。——(明)洪应明《菜根谭》
18、惠我者小恩,携我为善者大恩;害我者小仇,引我为不善者大仇。——(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9、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尚书》
20、为善最乐,为恶难逃。——(清)《增广贤文》
21、民习礼义,易与为善,难与为非。——(宋)苏辙
22、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23、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24、听其言必观其行,是取人之道;师其言不问其行,是取善之方。——(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25、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26、为善最乐,读书便佳。——(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27、上善若水。——《老子》
28、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清)《增广贤文》
格言联璧为善最乐读书便佳2
1、见人行善,多方赞成。见人过举,多方提醒,此长者待人之道也。闻人誉言,86、加意奋勉,闻人谤语,加意警惕,此君子修己之功也。——(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2、为恶畏人知,恶中尚有转念;为善欲人知,善处即是恶根。——(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3、孝莫辞劳,转眼便善体黎庶情,此谓民之父母。——(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4、悯济人穷,虽分文升合,亦是福田;乐与人善,即只字片语,皆为良药。——(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5、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老子》
6、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
7、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水浒》
8、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清)《增广贤文》
9、乐与人善,即只字片语,皆为良药。——(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0、谦恭善下之人,吾师以亲师友;博学强识之人,吾师以广见闻。——(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1、座右遍陈善书格言,其志趣可想。——(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2、善人者,人亦善之。——《管仲》
13、子张问好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论语》
14、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中庸》
15、一念过差,足丧生平之善。——(明)洪应明《菜根谭》
16、为善之端无尽,只讲一让字,便人人可行。——(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17、毋毁众人之名,以成一己之善;毋没天下之理,以护一己之过。——(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8、古之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9、为善者赏之,为不善者罚之。——《墨子》
20、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不为善,一不善而足。——(宋)杨万里
21、善,德之建也。―——《国语》
22、为一善而此心快惬,不必自言,而乡党称誉之,君子敬礼之,身后传诵之。——(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23、势可为恶而不为,即是善;力可行善而不行,即是恶。——(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24、喜闻人过,不若喜闻己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25、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
26、观布衣也,其友皆孝悌纯谨畏令,如此者。其家必日益,身必日荣矣,所谓吉人也。——《吕氏春秋》
27、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则引之,进退而已耳。——汉《韩诗外传》
28、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尚书》
格言联璧为善最乐读书便佳3
1、母氏圣善。——《诗经》
2、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荀子》
3、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孟子》
4、尧为善而众善至,桀为非而众非来。——《吕氏春秋》
5、父兄有善行,子弟学之或无不肖。父兄有恶行,子弟学之则无不肖。——(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6、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7、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荀子》
8、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礼记》
9、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尚书》
10、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1、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12、锄一恶,长十善。——《宋史》
13、谈人之善,泽于膏沐;暴人之恶,痛于戈矛。——(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4、百善孝为先。——(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15、能受善言,如市人求利,寸积铢累,自成富翁。——(明)陈继儒《小窗幽记》
16、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後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孟子》
17、修身践言,谓之善行。——《礼记》
18、人有善愿,天必佑之。——(清)《增广贤文》
19、终日说善言,不如做好一件;终身行善事,须防错了一桩。——(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20、君子而诈善,无异小人之肆恶;君子而改节,不若小人之自新。——(明)洪应明《菜根谭》
21、积善有善报,积恶有恶报。——(宋)《名贤集》
22、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古语
23、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孟子》
24、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不争;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礼记》
25、乐莫乐于好善,苦莫苦于多贪;长莫长于博识,短莫短于自恃。——(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26、君子好名,便起欺人之念;小人好名,犹怀畏人之心。故人而皆好名,则开诈善之门。使人而不好名,则绝为善之路。——(明)洪应明《菜根谭》
27、凡人为善,不自誉而人誉之;凡人为恶,不自毁而人毁之。——(宋)苏轼
28、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荀子》
格言联璧为善最乐读书便佳4
1、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易经》
2、善者得之王者厚其德,积众善,而凤皇圣人皆来至矣。——《吕氏春秋》
3、见人不是,诸恶之根;见己不是,万善之门。——(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4、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清)朱柏庐《朱子家训》
5、诗书起家之本,积善传家之本。——(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6、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尚书》
7、慕人善者,勿问其所以善,恐拟议之念生,而效法之念微矣;济人穷者,勿问其所以穷,恐憎恶之心生,而恻隐之心泯矣。——(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8、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大学》
9、迁善改过,其象为益,得力在一悔字。——(清)金兰生《格言联璧》
10、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宋)《名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