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句子 > 古诗句

马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3篇)

来源:网友 时间:2023-12-26 手机浏览

  马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原文」

马说

王令

东郭之儿,生而未尝逢马,意其四足而甚大者皆牛也。他日,适市而逢马焉,惊而呼曰:“是牛,何以是班班也?”其闻者笑之。语诸市人,而市人笑之。东郭之儿自失焉,归而语诸长者,则马也。以是不语者三日。

东郭之先生,闻而过之曰:“孺子亦有所失乎?”曰:“非也。吾常以马为牛,既知其为马矣,吾惭而未言,将无以见市人也!”先生曰:“噫!马信为马矣,孺子以为牛,孺子之过也。市人乃能笑孺子者,是以马云也。苟不以马而以他使是非,几不能不以牛为马,其于孺子有间乎?孺子殆未之学耳,市人固不足惭也。”

  「译文」

东郭(地名)的一个小孩,有生以来未曾见到过马,心想四条腿很大的动物都是牛了。一天,他到市场上碰见了马,惊呼道:“这头牛,怎么端庄强壮啊?”听见的人们都笑他。传扬于市场的人,市场的人全笑他。东郭的小孩茫然失措,回家说给长者听,原来是马啊。因为这事他三天没有说话。

东郭的先生,听说后责备他道:“小孩也有觉得难为情的事吗?”回答说:“不是。我一直以为马就是牛,已经知道那是马了,我惭愧得没什么说的,今后没有脸面见市场上的人了!”先生说了:“唉!马就是马,小孩以为是牛,是小孩的错。市场的人们可以取笑小孩的,是就马这件事。如果不以马的事而以其他的事来分辨是非,(他们)几乎连指牛为马都做不到,他们和小孩又有什么区别呢?小孩只是没有学到而已,所以不必在市场的人们面前惭愧什么。”

  马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翻译: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没有喂养。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策之不以其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注释

5、而:表转折。可是,但是。

4、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故:因此 。 虽:即使。名:名贵的。

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祗(zhǐ):只是。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6、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于:在。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

7、不以千里称也: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指马的千里之能被埋没。以:用。 称:出名。

8、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9、一食:吃一顿。食,吃。

10、或:有时。

11、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12、粟(sù):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13、石(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石约等于一百二十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14、食马者:食,通“饲”,喂。

15、其:指千里马,代词。

16、是:这样,指示代词。

17、虽:虽然(与前面的虽不一样,这里指虽然)

18、能:本领。

19、足:足够。

20、才 :才能。

21、等:等同,一样。

26、不可得:不能够得到。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27、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28、求:要求。

29、策之:驱使它。策: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指鞭策,驾驭。之:代词,指千里马。

30、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以:按照。道:正确的方法。

31、食之:食,通“饲”,喂。

32、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这里指喂饱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材:通“才”,才能。尽(2):竭尽,发挥出。

33、鸣:马嘶。

34、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35、执:拿。

36、策:马鞭。

37、临:面对。

38、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39、其(1):难道,表反问语气。

40、其(2):大概,表推测语气。

41、邪:通“耶”,表示疑问的语气词,意为“吗”

42、知:懂得,了解,认识。

  马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这以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被埋没,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作千里马。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千里马能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千里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显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用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马鸣叫但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只是拿起马鞭面对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吧!

  朗读停顿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