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五代 / 冯延巳古诗原文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清平乐·雨晴烟晚》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古诗翻译
雨后初晴,夕阳残照,烟霭空濛一片,暮色中但见新池绿水盈盈,一片春意盎然。成对的燕子飞回柳树低垂的庭院,小小的阁楼里画帘高高卷起。
黄昏时独自倚着朱栏,不知不觉已看到西南天空挂着一弯如眉的新月。夜风卷起台阶上的落花,微微拂过罗衣,只感到春寒袭人。
古诗解释
砌:台阶。
特地:特别。
砌:台阶。
朱阑:一作“朱栏”,红色的栏杆。
古诗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南唐时期冯延巳居宰相之职,当时朝廷里党争激烈,李璟痛下决心,铲除党争。这首词正是词人感慨时局之乱,排忧解闷之作。
古诗赏析
这首词中写“双燕”、“垂柳”、“落花”,这些都是暮春时节的特有风物。还写有“雨晴烟晚”。“新月眉弯”,这些都是傍晚的景象。旧以农历三月为暮春,并称每月初三的新月为“蛾眉月”,据此则词中所写的应是三月初三左右的暮春晚景。但这首词绝对不是单纯写景制作,它通过暮春晚景的描写,以表现闺中人的淡恨轻愁。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雨后初晴,傍晚淡烟弥漫,碧绿的春水涨满新池。
春天傍晚,雨后转晴,天空中夕阳返照,烟霭升腾,园林中绿水涨池,波光潋滟。这些都是闺中人在小阁看到的远景,写来层次清楚,色彩鲜明,突出的表现了春雨过后傍晚时分特有的景象。这两句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是人人都有的对生意盎然的春天景象的热爱,还看不出具有闺中少妇特征的主观感受。
“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这两句是说,双燕飞回柳树低垂的庭院,小小的阁楼里画帘高高卷起。
这两句把少妇的感情色彩表现得十分强烈。双燕归巢是傍晚时刻常见的景象,而“小阁画帘高卷”一语,却含蓄的表现了主人公对双燕归来的过分殷勤。这一动作的心理暗示在于:让燕子快快归巢,双栖画栋吧。闺中少妇把自己在暮春傍晚的时候所特有的感情和情怀,都融化到这无声的高卷画帘的行动里。这两句所写的景物是由远而近,通过“双燕飞来”的进程,与“画帘高卷”的行动以表现她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活动。是虚则实之的艺术手法。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这两句是说,黄昏时独自倚着朱栏,西南天空挂着一弯如眉的新月。
过片“黄昏独倚朱阑”一句,是承接“小阁画帘高卷”意脉的。从时间推移上由傍晚写到黄昏,说明她“独倚”的时间是很久的。从情怀寄托上明白写出了闺中少妇的“独倚”,表现了黄昏后的寂寞空虚的心境。这与上片“双燕飞来垂柳院”形成鲜明对照,揭示了此词的“燕归人不归”的怀人主旨。“西南新月眉弯”,是少妇凄凉冷落的“独倚朱阑”时所见到的夜空景象,它和傍晚时期所见到的“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那种生机勃勃的热烈场面前后异趣。在碧海青天之下“独倚朱阑”的少妇,面对高挂在西南夜空的一弯新月,给与她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这种望月怀人的心理,是闺中少妇面对此景极有可能的思想感情。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末两句是说,台阶上的落花随风飞舞,罗衣显得格外寒冷。
“落花风”,是暮春季节所特有的事物,闺中人对此十分敏感。末两句不能简单的看作是客观风寒刺激的反应,而是她主观意志的真实流露。时值暮春,春事将尽,绿肥红瘦。她意识到“落花风”吹落了大地的春花,也将吹落她的年华。不免产生红颜易老的感慨。但这种感慨作者写得极为含蓄,用风振罗衣而芳心自警的细节表现出来,言有尽而意无穷,艺术手法是极为高超的。
这首词写的是传统题材,但我们在诵读时仍觉得清丽可喜,韵味无穷,这不得不叹服作者在构思上的独具匠心和遣词造句上的功力了。
古诗作者介绍
冯延巳 : 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
冯延巳的名句
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出自五代冯延巳的《长命女·春日宴》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 冯延巳《清平乐·雨晴烟晚》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敢辞一作:不辞)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 一晌凭栏人不见,鲛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冯延巳《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冯延巳《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醉花间·晴雪小园春未到》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 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冯延巳《长命女·春日宴》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冯延巳《清平乐·雨晴烟晚》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 冯延巳《清平乐·雨晴烟晚》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长命女·春日宴》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
绣帐已阑离别梦,玉炉空袅寂寥香。 冯延巳《浣溪沙·春到青门柳色黄》
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 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谒金门·风乍起》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长命女·春日宴》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敢辞一作:不辞)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蝶恋花·几度凤楼同饮宴》 几度凤楼同饮宴,此夕相逢,却胜当时见。低语前欢频转面,双眉敛恨春山远。 蜡烛泪流羌笛怨,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 醉里不辞金爵满,阳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 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双飞一作:晾飞)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南乡子·细雨湿流光》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悻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回廊远砌生秋草,梦魂千里青门道。 冯延巳《菩萨蛮·回廊远砌生秋草》
出自五代冯延巳的《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双飞一作:晾飞)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
冯延巳的古诗
醉花间·独立阶前星又月临江仙·秣陵江上多离别
醉花间·月落霜繁深院闭
点绛唇·荫绿围红
鹊踏枝·秋入蛮蕉风半裂
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归自谣·寒山碧
菩萨蛮·梅花吹入谁家笛
菩萨蛮·娇鬟堆枕钗横凤
舞春风
长命女·春日宴
鹊踏枝·芳草满园花满目
鹊踏枝·萧索清秋珠泪坠
鹊踏枝·烦恼韶光能几许
菩萨蛮·欹鬟堕髻摇双桨
南乡子·细雨泣秋风
长相思
谒金门·风乍起
清平乐·西园春早
谒金门·杨柳陌
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抛球乐·逐胜归来雨未晴
如梦令·尘拂玉台鸾镜
上行杯·落梅着雨消残粉
芳草渡
采桑子·樱桃谢了梨花发
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鹊踏枝·叵耐为人情太薄
酒泉子·深院空帏
采桑子·画堂昨夜愁无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