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
宋代 / 姜夔古诗原文
出自宋代姜夔的《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古诗翻译
她体态轻盈、语声娇软的形象,我分明又从好梦中见到了。我仿佛听到她在对我说:长夜多寂寞呀,你这薄情郎怎么会知道呢?春天才刚开头,却早已被我的相思情怀染遍了。
自从分别以后,她捎来书信中所说的种种,还有临别时为我刺绣、缝纫的针线活,都令我思念不已。她来到我的梦中,就像是传奇故事中的倩娘,魂魄离了躯体,暗地里跟随着情郎远行。我西望淮南,在一片洁白明亮的月光下,千山是那么的清冷。想必她的魂魄,也像西斜的月亮,在冥冥之中独自归去。也没有个人照管。
古诗解释
踏莎行:词牌名。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双调五十八字,仄韵。又有《转调踏莎行》,双调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仄韵。
沔(miǎn)东:唐、宋州名,今湖北汉阳(属武汉市),姜夔早岁流寓此地。丁未元日: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元旦。
燕燕、莺莺:借指伊人。苏轼《张子野八十五岁闻买妾述古令作诗》:“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华胥(xū):梦境。
郎行:情郎那边。
淮南:指合肥。
冥冥(míng):自然界的幽暗深远。
古诗背景
作者二十多岁时在合肥(宋时属淮南路)结识了某位女郎,后来分手了,但他对她一直眷念不已。淳熙十四年(1187年)元旦,姜夔从第二故乡汉阳(宋时沔州)东去湖州途中抵金陵时,梦见了远别的恋人,写下此词。
古诗赏析
这首词一开始即借“莺莺燕燕”字面称意中人,从称呼中流露出一种卿卿我我的缠绵情意。这里还有第二重含义,即比喻其人体态“轻盈”如燕,声音“娇软”如莺。可谓善于化用。这“燕燕轻盈,莺莺娇软”乃是词人梦中所见的情境。《列子》载黄帝曾梦游华青氏之国,故词写好梦云“分明又向华胥见”。夜有所梦,乃是日有所思的缘故。以下又通过梦中情人的自述,体贴对方的相思之情。她含情脉脉道:在这迢迢春夜中,“薄情”人(此为呢称)啊,你又怎能尽知我相思的深重呢?言下大有“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的意味。
过片写别后睹物思人,旧情难忘。“别后书辞”,是指情人寄来的书信,捡阅犹新;“别时针线”,是指情人为自己所做衣眼,尚著在体。二句虽仅写出物件,而不直接言情,然皆情至之语。紧接着承上片梦见事,进一层写伊人之情。“离魂暗逐郎行远”,“郎行”即“郎边”,当时熟语,说她甚至连魂魄也脱离躯体,追逐词人来到远方。末二句写作者梦醒后深情想象情人魂魄归去的情景:在一片明月光下,淮南千山是如此清冷,她就这样独自归去无人照管。一种借玉怜香之情,一种深切的负疚之感,洋溢于字里行间,感人至深。
这首词紧扣感梦之主题,以梦见情人开端,又以情人梦魂归去收尾,意境极浑成。词的后半部分,尤见幽绝奇绝。在构思上借鉴了唐传奇《离魂记》,记中倩娘居然能以出窍之灵魂追逐所爱者远游,着想奇妙。在意境与措语上,则又融合了杜诗《梦李白》“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咏怀古迹》“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句意。妙在自然浑融,不著痕迹。
古诗作者介绍
姜夔 : 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
姜夔的名句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出自宋代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出自宋代姜夔的《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 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沉
出自宋代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
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洒菇蒲雨。 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
出自宋代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
出自宋代姜夔的《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沉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姜夔《过垂虹》
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 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
出自宋代姜夔的《永遇乐·次韵辛克清先生》 我与先生,夙期已久,人间无此。 不学杨郎,南山种豆,十一征微利。云霄直上,诸公衮衮,乃作道边苦李。五千言、老来受用,肯教造物儿戏?
出自宋代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
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姜夔《淡黄柳·空城晓角》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姜夔《姑苏怀古》
出自宋代姜夔的《暗香·旧时月色》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姜夔《淡黄柳·空城晓角》
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 姜夔《翠楼吟·淳熙丙午冬》
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 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出自宋代姜夔的《疏影·苔枝缀玉》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苔枝缀玉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出自宋代姜夔的《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南
姜夔的古诗
湖上寓居杂咏点绛唇·祝寿筵开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
齐天乐·蟋蟀
暗香疏影
长亭怨慢·渐吹尽
霓裳中序第一
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庆宫春·双桨莼波
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为韵奉别沔鄂亲友
念奴娇·昔游未远
念奴娇·闹红一舸
翠楼吟·淳熙丙午冬
淡黄柳·空城晓角
扬州慢·淮左名都
水龙吟·夜深客子移舟处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卜算子·月上海云沈
除放自石湖归苕溪
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为韵奉别沔鄂亲友
侧犯·咏芍药
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为韵奉别沔鄂亲友十首 其八
钓雪亭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鬲溪梅令·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
凄凉犯·绿杨巷陌秋风起
点绛唇·金谷人归
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疏影·苔枝缀玉
蓦山溪·题钱氏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