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宋代 / 张先古诗原文
出自宋代张先的《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古诗翻译
吴地的青少年在江上竞赛着小龙船,游春少女们成对地荡着竹秋千。有的在水边采集花草天晚依旧留连。秀美郊野上踏青的人往来牵如蚁线。
游女们走了远山逐渐昏暗,音乐停下庭院显得寂静一片。满院子里月光清朗朗的,只有无数的柳絮飘过得无影也无羁绊。
古诗解释
乙卯:指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
吴兴:即今浙江湖州市。
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二日,古人常在此节日扫墓、春游。
舴艋(zé měng):形状如蚱蜢似的小船。
吴儿:吴地的青少年。
竞:指赛龙舟。
笋柱:竹竿做的柱子。
并:并排。
拾翠:古代春游。妇女们常采集百草,叫做拾翠。
秀野:景色秀丽的郊野。
踏青:寒食、清明时出游郊野。
来不定:指往来不绝。
行云:指如云的游女。
放:停止。
中庭:庭院中。
杨花:柳絮。
古诗背景
这首词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岁次乙卯,退居故乡吴兴的张先度过了他人生的第八十六个寒食节,写下了这首词。
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游春与赏月的词。
上片通过一组春游嬉戏的镜头,生动地反映出古代寒食佳节的热闹场面。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这里有吴地青年的龙舟竞渡的场景,有游女成双成对笑玩秋千的画面。词一开头,不但写出了人数之众多,而且渲染了气氛之热烈。欢声笑语,隐约可闻。着一“竞”字既写出了划桨人的矫健和船行的轻疾,又可以想见夹岸助兴的喧天锣鼓和争相观看的男女老少。“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这里有芳洲采花、尽兴忘归的剪影,有秀野踏青,来往不绝的景象。以上四句,句句写景,句句写人,景中有人,人为景乐。这种浓墨重彩、翠曳红摇的笔墨,平添了许多旖旎春光,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息。
下片以工巧的画笔,描绘出春天月夜的幽雅、恬静的景色。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游女散后,远山渐渐昏暗下来;音乐停止,花园显得异常幽静。前句中着一“暝”字,突出远山色彩的暗淡,衬托出游人去后、夜幕降临的情景。后句中着一“静”字,渲染出笙歌已放、池院寂寥无人的气氛。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时已深夜,万籁俱寂,院中的月色正是清新明亮的时候,无数的柳絮飘浮空中,没有留下一丝儿倩影。写杨花在月下飘浮无影,既极言其小,更极言其轻。这里写“无影”是虚,写无声是实。这种无影有静的写法,令人玩味。月色清明,两句还寓情于景,反映出作者游乐一天之后,心情恬淡而又舒畅。词人虽年事已高,但生活情趣很高,既爱游春的热闹场面,又爱月夜的幽静景色。他白昼,与乡民同乐,是一种情趣;夜晚,独坐中庭,欣赏春宵月色,又是一种情趣。
词里表现作者喜爱白天游春的热闹场面,也欣赏夜深:人散后的幽静景色。反映出作者生命的活力仍然很旺盛,生活兴趣还是很高。上片句句景中有人,富有生活情趣。下片“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是传诵的名句,后人认为是在“三影”名句之上。
古诗作者介绍
张先 :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
张先的名句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出自宋代张先的《千秋岁·数声鶗鴂》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飞花雪一作: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 天不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 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巴子城头青草暮。巴山重叠相逢处。 张先《渔家傲·和程公辟赠》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张先《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
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 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
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出自宋代张先的《千秋岁·数声鶗鴂》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 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 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飞花雪一作: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张先《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出自宋代张先的《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 张先《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出自宋代张先的《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张先《青门引·春思》
出自宋代张先的《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出自宋代张先的《渔家傲·和程公辟赠》 巴子城头青草暮,巴山重叠相逢处。燕子占巢花脱树。杯且举,瞿塘水阔舟难渡。 天外吴门清霅路。君家正在吴门住。赠我柳枝情几许。春满缕,为君
出自宋代张先的《千秋岁·数声鶗鴂》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飞花雪一作: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
出自宋代张先的《青门引·春思》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张先《青门引·春思》
出自宋代张先的《千秋岁·数声鶗鴂》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飞花雪一作: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
出自宋代张先的《青门引·春思》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花片片飞风弄蝶,柳阴阴下水平桥。 张先《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高》
出自宋代张先的《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巴山重叠相逢处。燕子占巢花脱树。 张先《渔家傲·和程公辟赠》
出自宋代张先的《渔家傲·和程公辟赠》 巴子城头青草暮, 巴山重叠相逢处。燕子占巢花脱树。 杯且举,瞿塘水阔舟难渡。 天外吴门清霅路。君家正在吴门住。赠我柳枝情几许。春满缕,为
出自宋代张先的《千秋岁·数声鶗鴂》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飞花雪一作: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
出自宋代张先的《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 忆郎还上层楼曲。楼前芳草年年绿。绿似去时袍。回头风袖飘。 郎袍应已旧。颜色非长久。 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张先的古诗
天仙子·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庆金枝(中吕宫)
千秋岁·数声鶗鴂
醉垂鞭·双蝶绣罗裙
蝶恋花·移得绿杨栽后院
行香子(般涉调)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谢池春慢·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
感皇恩·万乘靴袍御紫宸
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
系裙腰·般涉调
相思儿令(中吕宫)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南乡子(送客过余溪,听天隐二玉鼓胡琴·般涉调)
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高
沁园春(寄都城赵阅道·般涉调)
天仙子(别渝州·仙吕调)
醉桃源(般涉调)
踏莎行(中吕宫)
定风波令(次子瞻韵送元素内翰·般涉调)
青门引·春思
南歌子(林钟商)
菩萨蛮(般涉调)
木兰花/玉楼春 其一
菩萨蛮(七夕·般涉调)
贺圣朝(双调)
生查子(双调)
双韵子(般涉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