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句子 > 古诗句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来源:2022-09-29 06:37 时间:2022-11-18 手机浏览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唐代 / 高适

古诗原文

出自唐代高适的《营州歌》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狐一作:皮)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古诗翻译

营州一带的少年习惯在旷野草原上生活,穿着狐皮袍子在城外打猎。

他们即使喝上千杯酒也不会醉倒,这些少数民族的孩子10岁就能骑马奔跑。

古诗解释

营州:唐代东北边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

厌(yàn):同“餍”,饱。这里作饱经、习惯于之意。

狐裘(qiú):用狐狸皮毛做的比较珍贵的大衣,毛向外。

蒙茸(róng):裘毛纷乱的样子。语出《诗经·邶风·旌丘》:“狐裘蒙戎”。“茸”通“戎”。

城下(xià):郊野。

虏(lǔ)酒:指营州当地出产的酒。

千钟(zhōng):极言其多;钟,酒器。

胡儿:指居住在营州一带的奚、契丹少年。

古诗背景

唐代东北边塞营州,原野丛林,水草丰盛,各族杂居,牧猎为生,习尚崇武,风俗犷放。高适于天宝中出塞燕赵从军,通过边塞所见所感写成此诗。

古诗赏析

唐代东北边塞营州,原野丛林,水草丰盛,各族杂居,牧猎为生,习尚崇武,风俗犷放。高适这首绝句有似风情速写,富有边塞生活情趣。

从中原的文化观念看,穿着毛茸茸的狐皮袍子在城镇附近的原野上打猎,似乎简直是粗野的儿戏,而在营州,这些却是日常生活,反映了地方风尚。生活在这里的汉、胡各族少年,自幼熏陶于牧猎骑射之风,养就了好酒豪饮的习惯,练成了驭马驰骋的本领。即使是边塞城镇的少年,也浸沉于这样的习尚,培育了这样的性情,不禁要在城镇附近就犷放地打起猎来。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似属儿戏的城下打猎活动的特殊现象,看到了边塞少年神往原野的天真可爱的心灵,粗犷豪放的性情,勇敢崇武的精神,感到新鲜,令人兴奋,十分欣赏。诗中少年形象生动鲜明。“狐裘蒙茸”,见其可爱之态:“千钟不醉”,见其豪放之性:“十岁骑马”,见其勇悍之状。这一切又都展示了典型的边塞生活。

这首绝句的艺术特点是构思上即兴寄情,直抒胸臆;表现上白描直抒,笔墨粗放。诗人仿佛一下子就被那城下少年打猎活动吸引住,好像出口成章地赞扬他们生龙活虎的行为和性格,一气呵成,不假思索。它的细节描写如实而有夸张,少年性格典型而有特点。诗人善于抓住生活现象的本质和特征,并能准确而简炼地表现出来,洋溢着生活气息和浓郁的边塞情调。在唐人边塞诗中,这样热情赞美各族人民生活习尚的作品,实在不多,因而这首绝句显得可贵。

古诗作者介绍

高适 :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

高适的名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二首》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高适《塞下曲》

出自唐代高适的《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

出自唐代高适的《别董大二首》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二首》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高适《别董大二首》

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 高适《送魏八》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高适《夜别韦司士》

饮酒莫辞醉,醉多适不愁。 高适《淇上送韦司仓往滑台》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高适《夜别韦司士》

出自唐代高适的《燕歌行并序》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

此路无知己,明珠莫暗投。 高适《送魏八》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除夜作》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高适《别董大二首》

出自唐代高适的《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霜鬓一作:愁鬓)

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 高适《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 / 送前卫县李宷少府》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高适《夜别韦司士》

出自唐代高适的《燕歌行并序》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高适《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 塞上闻笛》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高适《塞下曲》

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 高适《送魏八》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高适《除夜作》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 高适《别董大二首》

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 高适《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 / 送前卫县李宷少府》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高适《蓟中作》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高适《燕歌行》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高适《营州歌》

出自唐代高适的《燕歌行并序》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

高适的古诗

别董大二首·其一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 其二

武威同诸公过杨七山人,得藤字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其九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 其三

燕歌行

宋中别周梁李三子

别董大二首

送裴别将之安西

别王彻

赠任华

送浑将军出塞

自蓟北归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 塞上闻笛

奉寄平原颜太守

苦雪四首·其三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

塞下曲

赠别王十七管记

闲居

杂曲歌辞·蓟门行五首

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陈希烈)

同陈留崔司户早春宴蓬池

东平留赠狄司马

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 / 送前卫县李宷少府

苦雪四首 其一

蓟中作

除夜作

送田少府贬苍梧

别韦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