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
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
宋代 / 文天祥古诗原文
出自宋代文天祥的《满江红·燕子楼中》
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后山《妾薄命》之意。
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
曲池合,高台灭。人间事,何堪说!向南阳阡上,满襟清血。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
古诗翻译
燕子楼中,又煎熬过去了几度春秋岁月。怀念青春美好时光,正像美人乘鸾上仙阙,都已梦幻般飘逝。容颜悄悄地枯萎,衣带渐渐地宽缓,成串的珠泪滚落,湿透了花钿鬓侧。最无缘无故的是,芭蕉叶影倒映上窗纱,青灯又恰恰熄灭。
曲池合拢,高台倾毁,人问万事,哪能一一诉说。面对着南阳阡墓,襟袖上洒满了泪血。人情世态,就像变化无常的风雨;我矢志不移,本来就是一轮不变的明月。可笑乐昌公主,曾有过那么一段美好风流的时光。最终不免铜镜残缺。
古诗解释
满江红:词牌名,九十三字,上片八句,下片十句。调有仄韵、平韵两体。仄韵词宋人填者最多,其体不一。
王夫人:王清惠。后山,陈师道字,他的集中有《妾薄命》篇。
燕子楼: 在江苏铜山县城西北隅。张建封筑。
鸾仙阙:仙阙,仙境。
衣带缓:指消瘦。
花钿(diàn):古代妇女头上妆饰。
南阳阡上:南阳,今河南沁阳县。阡,墓道,指王清惠所葬地。
菱花缺:指南朝徐德言、乐昌公主破镜重圆事。
古诗背景
祥兴二年(1279年),文天祥用王清惠的口气,用王词的原韵,代她写了一首《满江红·代王夫人作》。文天祥在写了《满江红·代王夫人作》之后,余意未尽,大约在一两年之后,又按王清惠词的原韵,和作了一首《满江红·燕子楼中》。
古诗赏析
这首词整篇用唐代张惜的宠姬关盼盼自比,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出了词人的爱国赤心。
“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被拘已历经数年,一个“捱”字道出了内心无时不在的煎熬之苦,有情者品此字,似可见高楼小窗前一位孤愁女子引颈翘望而又眉心锁紧、黯然失神的形象情景;用“秋色”代岁月,也可显示词人心底之情,年年春夏秋冬四时景色,但对于拘囚于敌的人来说,眼前心头却尽是萧瑟之秋,形象传达出词人当时的心境。“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这是对过去美好生活的追忆。看眼前凄凉,不自觉处又忆起那些乘鸾鸟上仙阙的时日。然而这一切都是梦的影子,不可唤回了,于是,只落得“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面对已发生巨变的生活,自己愁也多忧也极,一天天地肌肤消瘦红颜隐褪,倒是衣带越来越宽松了;每天以泪洗面,屈辱忧愤的泪水打湿了绣枕。“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最难忍受的还是入夜芭蕉树影在薄薄的窗纱上摇曳、青灯闪烁,独歇垂泪的时节。这一段词人用比喻,极力渲染铺写自己当时处境的艰难,为下片明志设下铺垫。
“曲池合,高台灭。人间事,何堪说!”高台曲池变幻覆灭只在朝夕,人世间的这些事又怎能一一说起这是词人暗喻国家已亡的现实。以下几句词人引用典故直述心志:“向南陌阡上,满襟清血。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我对祖国的忠贞不渝,恰如美人向旧主墓道上倾泻的千行血泪;世事沧桑,新朝已代旧主,奔走追逐新主者大有人在,但我却永如那正上中天的皓月清明无瑕,精忠不二。这里词人用,“分明月”比喻自己亮可鉴人的忠国之心,乃是该词的心脏所在。词的最后两旬用典,借对乐昌公主的讥笑,再次申明自己的态度,“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乐昌公主你心迹有变,一段风流旧事转瞬即逝,然那菱花破镜却是一碎再不能重圆了。词人表面笑乐昌,却实是嗤笑那些随波逐流、得意一时的新贵,具有强烈的蔑视和讽刺意味。
古诗作者介绍
文天祥 :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
文天祥的名句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扬子江》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文天祥《端午即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文天祥《过零丁洋》
出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 文天祥《满江红·燕子楼中》
出自宋代文天祥的《正气歌》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文天祥《除夜》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文天祥《金陵驿二首》
出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文天祥《金陵驿二首》
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文天祥《南安军》
出自宋代文天祥的《念奴娇·驿中别友人》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
出自宋代文天祥的《端午即事》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出自宋代文天祥的《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
出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 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出自宋代文天祥的《端午即事》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文天祥《除夜》
出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出自宋代文天祥的《正气歌》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
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 文天祥《满江红·燕子楼中》
出自宋代文天祥的《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
出自宋代文天祥的《除夜》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 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出自宋代文天祥的《南安军》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如此一作:如不)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出自宋代文天祥的《端午即事》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出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的古诗
寒食山中立夏用坐客韵
端午感兴
过零丁洋
山中感兴三首
泰州
稽庄即事
除夜
和中斋韵
旅怀
读赤壁赋前后二首
彭通伯卫和堂
石楼
扬子江
卖鱼湾
赴阙
南安军
太白楼
二十四日
端午
贵卿
怀扬通州
即事
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
夜坐
正气歌
戏马台
题滕王阁
满江红·燕子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