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句子 > 古诗句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来源:2022-09-29 07:04 时间:2022-12-04 手机浏览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唐代 / 许浑

古诗原文

出自唐代许浑的《塞下曲》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古诗翻译

桑乾河北边一场夜战,秦兵伤亡过半再也不能把家还。

次日早晨收到他们家乡寄来的书信,信中说御寒的衣服已寄出。

古诗解释

桑乾(gān)北:桑乾河北岸。桑乾河,永定河的上游,发源于山西,流经华北平原。

秦兵:唐都在关中,是秦朝旧地,所以称唐军为“秦兵”。半不归:一半回不来,指战死。

乡信:家乡来信。

犹自:仍然。

寒衣:御寒的衣服。

古诗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而作者是否经历桑乾河夜战也不得而知。八世纪后期,唐王朝与契丹、奚连年战于桑乾河附近,作者可能是借桑乾河夜战表达对唐王朝对外战争的一些看法。

古诗赏析

此诗以极其精练的手法,高度浓缩了战争的悲剧性。前两句叙述了发生在桑乾河北的夜战情况;后两句叙述远在家乡的亲人,不知道自己的亲人已死于战争,依然来信寄物,烘托出浓烈的悲剧气氛。全诗话句精练、构思巧妙、境界悲壮、意蕴深沉,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士兵及其家属的同情。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前两句仅用十个字描写了发生在桑乾河北的夜战。这次夜战的结果,使得半数左右的战士再没有回来。这种情形是战争年代很普通、也很真实的悲剧。此诗仅用纯客观的叙事,真实地反映一场战争。表面看来,作者对此战争未附以感情色彩,但从他描写战争造成的惨重伤亡看,他是十分同情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士,是不赞成这场战争的。

另外,诗人说的是桑乾河“北”而非“南”。倘若是在河的南岸作战,那主要是防守;如今却打到了河的北岸,那就是主动方了。主动出击而被打败,其责任在于攻方的决策者、指挥者。这便给与了上层统治者无声的批评。由于作者许浑生活在中唐时代,唐朝已日益走下坡路,边塞诗多染上了时代的感伤情绪。此诗基调是凄婉、哀伤的。

唐代诗人写边塞战争,一般习惯于以“汉”代“唐”,但许浑在这里用了“秦”,主要原因是考虑到用“汉”在音律方面犯了“孤平”。从另一方面,将唐王朝比做“暴秦”,或许也折射出对统治者的不满。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这两句运用“以一总万”的手法,在成千上万的牺牲者中挑出某一位战士,写在他牺牲的次日早晨有家信寄来,信中告诉他御寒的衣服已经寄出。

上半首简单叙述了一次惨重的边塞战争,下半首说战士的家人来信寄冬衣的事。都不是什么特殊的内容,勾勒得也非常简单平实,但这两个场面紧密地安排在一起却产生了强烈的效果:一夜之隔,顿成阴阳之隔。仅仅差了一个晚上,寄给战士的家信战士再也看不到;信中说缝制的御寒衣服也已寄出,可是再没有人收取它了。此时此刻,阵亡的战士其尸骨抛掷在昨夜的战场,再也不需要寒衣,再也不会感受到亲人的眷念之情了,而家人却仍翘首以待,等待他的回信,等待他报以平安,等待他某一天从战场归来……悲剧效果就这样由于结构安排而产生。犹如电影中的蒙太奇,死亡与等待在同一个时间里交叠,让观者陷入思考,对牺牲者和家属寄予深刻的同情,同时批评残酷的战争。

这首诗诗人不发任何议论,而倾向性却从作者提炼出来的典型事件上自然地流露出来,短小中见深刻。艺术风格显得自然、平淡、质朴。但平淡并不浅露,思想深刻,耐人寻味,又能平中见奇,善作苦语,奇警动人。

古诗作者介绍

许浑 : 许浑,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更有“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之语。

许浑的名句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许浑《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许浑《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许浑《谢亭送别》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许浑《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出自唐代许浑的《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许浑《早秋三首·其一》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 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许浑《塞下曲》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许浑《金陵怀古》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许浑《早秋三首·其一》

出自唐代许浑的《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许浑《谢亭送别》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许浑《早秋三首·其一》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出自唐代许浑的《早秋三首》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委玉露,早雁拂银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老烟波。 一叶下前墀,淮南人已悲。 蹉跎青汉望,迢递白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许浑《金陵怀古》

出自唐代许浑的《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出自唐代许浑的《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许浑《汴河亭》

出自唐代许浑的《早秋三首》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委玉露,早雁拂银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老烟波。 一叶下前墀,淮南人已悲。 蹉跎青汉望,迢递白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许浑《早秋三首·其一》

出自唐代许浑的《颍州从事西湖亭宴饯》 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离歌酒一杯。 城带夕阳闻鼓角,寺临秋水见楼台。 兰堂客散蝉犹噪,桂楫人稀鸟自来。 独想征车过巩洛,此中霜菊绕潭开。

出自唐代许浑的《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出自唐代许浑的《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

出自唐代许浑的《早秋三首·其一》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出自唐代许浑的《登洛阳故城》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 鸦噪暮云归古堞,雁迷寒雨下空壕。 可怜缑岭登仙子,犹自吹笙醉碧桃。

出自唐代许浑的《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许浑的古诗

登尉佗楼

早秋三首 其二

献鄜坊丘常侍

别刘秀才(一作留别裴秀才)

旅夜怀远客

村舍

早秋三首 其三

松江渡送人(一作松江怀古)

早秋三首·其一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 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

秋思

朱坡故少保杜公池亭

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忆长洲

长安早春怀江南

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一作两都亲友)

晚登龙门驿楼

南亭偶题

郊园秋日寄洛中友人

客至

晚自朝台津至韦隐居郊园

早秋三首

留别赵端公

沧浪峡

塞下曲

东游留别李丛秀才

春日题韦曲野老村舍二首 其一

征西旧卒

新兴道中

孤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