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句子 > 古诗句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来源:2022-09-29 07:16 时间:2022-12-15 手机浏览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唐代 / 孟浩然

古诗原文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古诗翻译

山色昏暗听到猿声使人生愁,桐江苍茫夜以继日向东奔流。

两岸风吹树动枝叶沙沙作响,月光如水映照江畔一叶孤舟。

建德风光虽好却非我的故土,我仍然怀念扬州的故交老友。

相忆相思我抑不住涕泪两行,遥望海西头把愁思寄去扬州。

古诗解释

桐庐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旧游:指故交。

暝:指黄昏。

沧江:指桐庐江。沧同“苍”,因江色苍青,故称。

建德:唐时郡名,今浙江省建德县一带。非吾土:不是我的故乡。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维扬:即扬州。《洞书·禹贡》:“淮海维扬州。”

遥寄:远寄。海西头:指扬州。隋炀帝《泛龙舟歌》:“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因古扬州幅员辽阔,东临大海,故称。

古诗赏析

该诗前四句侧重写“宿桐庐江”之景色。日暮、山深,猿啼、江水、秋风、孤舟等凄迷孤寂的景物,构成清峭孤冷的意境,衬托出诗人的绵绵愁思;后四句侧重写“寄广陵旧游”,诗人向朋友倾述独客异乡的惆怅和孤独之感,又抒发怀念友人的拳拳之心。全诗前半写景,后半写情,景与情完美融合,写景愈真切,其情愈深,显得浑成自然,韵味悠长。

诗题点明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广陵友人之作。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首句写日暮、山深、猿啼。诗人伫立而听,感觉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了出来。次句沧江夜流,本来已给舟宿之人一种不平静的感受,再加上一个“急”字,这种不平静的感情,便简直要激荡起来了,它似乎无法控制,而像江水一样急于寻找它的归宿。

接下去“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语势趋向自然平缓了。但风不是徐吹轻拂,而是吹得木叶发出鸣声,其急也应该是如同江水的。有月,照说也还是一种慰藉,但月光所照,惟沧江中之一叶孤舟,诗人的孤寂感,就更加要被触动得厉害了。如果将后两句和前两句联系起来,则可以进一步想象风声伴着猿声是作用于听觉的,月涌江流不仅作用于视觉,同时还有置身于舟上的动荡不定之感。这就构成了一个深远清峭的意境,而一种孤独感和情绪的动荡不宁,都蕴含其中了。

诗人之所以在宿桐庐江时会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按照诗人的诉说,一方面是因为此地不是他自己的故乡,“虽信美而非吾士”,有独客异乡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怀念扬州的老朋友。这种思乡怀友的情绪,在眼前这特定的环境下,相当强烈,不由得潸然泪下。他幻想凭着沧江夜流,把他的两行热泪带向大海,带给在大海西头的扬州旧友。

这种凄恻的感情,如果只是为了思乡和怀友,那是不够的。诗人出游吴越,是他四十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为了排遣苦闷而作长途跋涉的。这种漫游,就被罩上一种悒悒不欢的情绪。然而在诗中,诗人只淡淡地把“愁”说成是怀友之愁,而没有往更深处去揭示。这可以看作诗人写诗“淡”的地方。孟浩然作诗,原是“遇思入咏”,不习惯于攻苦着力的。然而,这样淡一点着笔,对于这首诗却是有好处的。一方面,对于他的老朋友,只要点到这个地步,朋友自会了解。另一方面,如果把那种求仕失败的心情,说得过于刻露,反而会带来尘俗乃至寒伧的气息,破坏诗所给人的清远的印象。

除了感情的表达值得读者注意以外,诗人在用笔上也有轻而淡的一面。全诗读起来只有开头两句“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中的“愁”、“急”二字给读者以经营锤炼的感觉,其余即不见有这样的痕迹。特别是后半抒情,更像是脱口而出,跟朋友谈心。但即使是开头的经营,也不是追求强刺激,而是为了让后面发展得更自然一些,减少文字上的用力。因为这首诗,根据诗题“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写不好可能使上下分离,前面是“宿”,下面是“寄”,前后容易失去自然的过渡和联系。而如果在开头不顾及后面,单靠后面来弥补这种联系,会分外显得吃力。头一句着一个“愁”字,便为下面作了张本。第二句写沧江夜流,着一“急”字,就暗含“客心悲未央”的感情,并给传泪到扬州的想法提供了根据。同时,从环境写起,写到第四句,出现了“月照一孤舟”,这舟上作客的诗人所面临的环境既然是那样孤寂和清峭,从而生出“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的想法便非常自然了。因此,可以说这首诗后面用笔的轻和淡,跟开头稍稍用了一点力气,是有关系的。没有开头这点代价,后面说不定就要失去浑成和自然。

全诗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月夜行舟图:猿声在夜中传来江流滔滔不断,树叶萧萧而下,极写景色的寥落凄寂,同作者凄凄惶惶的心情互为衬映。后四句借景生情,怀念友人,情景融合得很自然。月夜宿孤舟,心中愁闷,自然而生怀友之情,因而热泪横流。该诗写宿桐庐江的夜间景色的旅途的孤寂情怀,将忆旧与乡思寄给朋友,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更加突出作者对旧友的思念和失意后的愤激孤苦。

古诗作者介绍

孟浩然 :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

孟浩然的名句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孟浩然 《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孟浩然《宿建德江》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孟浩然《过故人庄》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 归故园作 / 归终南山》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孟浩然《送朱大入秦》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 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孟浩然《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 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孟浩然《田家元日》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 晚春》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 / 留别王维》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孟浩然《清明即事》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孟浩然《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中一作:终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 孟浩然《都下送辛大之鄂》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孟浩然《万山潭作》

孟浩然的古诗

示孟郊

过故人庄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春晓

落日望乡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宿建德江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秦中寄远上人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夕次蔡阳馆

游凤林寺西岭

早寒江上有怀 / 早寒有怀

夏日南亭怀辛大

东京留别诸公(一题作京还别新丰诸友)

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 浮舟过滕逸人别业

宿武阳即事(一作宿武阳川)

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

洗然弟竹亭

岁暮归南山 / 归故园作 / 归终南山

登望楚山最高顶

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与诸子登岘山

送王昌龄之岭南

晓入南山

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田园作

广陵别薛八(一题作送友东归)

清明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