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句子 > 古诗句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来源:2022-09-29 08:28 时间:2023-03-30 手机浏览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唐代 / 戴叔伦

古诗原文

出自唐代戴叔伦的《苏溪亭》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古诗翻译

苏溪亭外野草青青,无边无际;是谁随着东风唱着阑干十二曲呢?

春天来得晚了些,燕子还没有归来;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杏花在料峭春风中只感凄寒。

古诗解释

苏溪亭:在现在的浙江义乌市。

漫漫:无边无际。

十二阑:乐府古曲中有阑干十二曲。

燕子不归:远方未归的游子。

汀(tīng):水边平地。

古诗背景

这首诗大约写于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仲春。当时,诗人由浙江东阳赴湖南曹王李皋幕府,途经义乌的苏溪时,观赏江南温婉秀丽的晚春美景图,在苏溪亭中有感而作。

古诗赏析

该诗的首句写地点和节候,次句写倚阑人的形象;三四句写春光将尽,燕子尚未回归旧巢,烟雨笼罩下的沙洲杏花失去了鲜艳的容光,具体而婉曲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诗中所写的景是暮春之景,情是怨别之情。

“苏溪亭上草漫漫”,写出地点和节候。野草茁长,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时节。这时的溪边亭上,“春草碧色,春水渌波”,最容易唤起人们的离愁别绪,正为下句中的倚阑人渲染了环境气氛。“谁倚东风十二阑”,以设问的形式,托出倚阑人的形象。在东风吹拂中,斜倚阑干的那人是谁呢?这凝眸沉思的身姿,多像《西洲曲》里的人:“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阑干头。阑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燕子还没有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虽是眼中之景,却暗喻着心中之情:游子不归,红颜将老。“一汀烟雨杏花寒”,正是“春事晚”的具体描绘。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这景色具体而婉曲地传出倚阑人无端的怅惘,不尽的哀愁。如此写法,使无形之情因之而可见,无情之景因之而可思。宋人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词里的警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可能就是受到这首唐诗的启发的。

四句诗全是写景,而景语即情语,情景融浑无迹。诗人描写暮春景色浓郁而迷蒙,恰和倚阑人沉重而忧郁的心情契合相印,诗韵人情,隽永醇厚。

古诗作者介绍

戴叔伦 : 戴叔伦,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

戴叔伦的名句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戴叔伦《兰溪棹歌》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戴叔伦《兰溪棹歌》

出自唐代戴叔伦的《塞上曲二首·其二》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 戴叔伦《过三闾庙》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戴叔伦《苏溪亭》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出自唐代戴叔伦的《塞上曲二首·其二》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戴叔伦《调笑令·边草》

出自唐代戴叔伦的《调笑令·边草》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 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出自唐代戴叔伦的《除夜宿石头驿》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出自唐代戴叔伦的《调笑令·边草》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出自唐代戴叔伦的《苏溪亭》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出自唐代戴叔伦的《过三闾庙》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出自唐代戴叔伦的《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出自唐代戴叔伦的《塞上曲二首·其二》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出自唐代戴叔伦的《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出自唐代戴叔伦的《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出自唐代戴叔伦的《苏溪亭》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出自唐代戴叔伦的《过三闾庙》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出自唐代戴叔伦的《调笑令·边草》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出自唐代戴叔伦的《塞上曲二首·其二》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戴叔伦的古诗

春日访山人

泊湘口

客夜与故人偶集 /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塞上曲二首

与友人过山寺

堤上柳

遣兴

京口怀古

小雪

和汴州李相公勉人日喜春

送前上饶严明府摄玉山

过贾谊旧居

夜坐

过故人陈羽山居

过友人隐居

兰溪棹歌

塞上曲二首·其二

题天柱山图

除夜宿石头驿

吴明府自远而来留宿

过贾谊宅

送吕少府

暮春游长沙东湖赠辛兖州巢父二首

春江独钓

春日早朝应制

同前

卧病

怀素上人草书歌

题稚川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