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的读后感500个字(精选3篇)
草船借箭的读后感500个字(整理篇1
《草船借箭》写了诸葛亮知天时懂地识人心,顺利的向曹操借到了十万支箭。
诸葛亮先看天象,知道三天后有大雾,察看水流知道船回来是顺风顺水,还了解鲁肃是个老实人,曹操生性又多疑,不会出兵追赶,所以能借箭成功,因为他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从中可以看出,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提前做好准备。就拿部队来说吧,为了打胜仗,部队进行了艰苦训练,他们每天5:00起来跑步,队列训练……7:00才吃早饭。他们吃早饭时也是非常严格的,不准有一个人说话,只要有一个人说话就让所有的人站起来全部不准吃饭。由于这样的长期训练,他们有了良好的习惯,一旦打仗或完成其它的任务时才有过硬的体魄和严格遵守纪律的精神。
有一天,我出门时看到离家不远的地方停满了卡车,车上装满了坦克,车后还跟着通信车、医护车、发电车、装甲车和烧饭的车。我从头到尾数了数,大概有600多辆。我忙跑回家问爸爸这些车要去哪里,爸爸说这些车是要去野外进行实战训练。我想部队进行这样的训练是常事,是为了在打仗时有过硬的本领。
大到部队的严格训练,小到一个学生的学习准备工作,都是为了打有把握之仗。
每节课前我们都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把书都放在桌上。例如上美术课要把水彩笔,油画棒等美术工具准备好;体育课时,我们要穿运动鞋,要做热身运动……这些准备工作是为了上好课,学好本领。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有一个同学没有带语文书,结果课前准备没有做好,上课时他学习效果很不好,作业没法做,受到了老师的批评,从此他接受了教训,每节课前都认真做好准备工作。
《草船借箭》告诉我们,要打有把握的仗,必然要事前做好准备工作,如部队平时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学生课前要认真预习,考试前要全面复习。
草船借箭的读后感500个字(整理篇2
在我国的文学天空上,有四颗耀眼的星星,那就是四大名著。这个周末我就把其中的一颗星星——《三国演义》给重新温习了一遍。其中有不少精彩的片段,比如《关羽温酒斩华雄》《孔明借箭》《火烧赤壁》等。而我最喜欢的片段还是《孔明借箭》。
这篇文章主要说了:诸葛亮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突出了诸葛亮才智过人、智慧出众、顾全大局的特点,也写出了周瑜的妒贤嫉能、心胸狭窄、鲁肃的忠厚老实、曹操的谨慎多疑的特点。诸葛亮成功的原因有四点:一是有鲁肃的大力配合;二是因为利用了曹操谨慎多疑的特点;三是他精通天文,利用有雾的特点,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四是他考虑周全,安排巧妙。
诸葛亮是才智过人的,而我们应该多学习,争取做一个像诸葛亮一样的人,而不是应该像周瑜一样,做一个心胸狭窄、妒贤嫉能的人。
说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我不得不佩服他草船借箭的事。由于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所以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诸葛亮,但是诸葛亮凭借自己丰富的天文气象知识,准确推算出在第三天夜里,江面上必然有大雾。于是向鲁肃借来二十支小船与稻草人,并凭借对曹操谨慎多疑的了解判断他不敢轻易出兵,只好用无数的的箭来试探情况,用这一计向曹操“借箭”。最后箭如期交付,周瑜长叹不如。
在最后,周瑜感慨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周瑜的话既是他自叹不如的表白,又是全文赞颂诸葛亮足智多谋、才能惊人的又一个突出表现。诸葛亮通过自己的智慧而完成了任务,让周瑜的阴谋诡计没有得逞,这是周瑜万万没有想到的,所以周瑜由衷地感叹。
在鲁肃与孔明聊天时,几次提到鲁肃的“惊”和孔明的“笑”。从中我体会到了诸葛亮大智大勇、决胜千里的风范以及对整件事情的发展与结果早已了然于胸。
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做人不要妒贤嫉能,妒贤嫉能的人最后是没有好结果的。
草船借箭的读后感500个字(整理篇3
昨天,我们学了《草船借箭》一课,读的过程中,我就感觉有些地方让我困惑,回家后我仔细琢磨了琢磨,终于发现了诸葛亮的几个疏忽,真替他捏了一把冷汗。不过还好,幸亏周瑜、曹操、鲁肃那几位太笨,才使诸葛亮的计划没有落空,既弄到了十万只箭,又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下面我就给你条分缕析一下诸葛的缺漏:
第一处错误:在于诸葛亮在向周瑜承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时立下的军令状上!你们想一想,诸葛亮的军令状上肯定写着:如果三天造不出好箭,甘受惩罚。关键就在“造”这个字上。最后诸葛亮一支箭都没有“造”,那十万支箭全是靠计谋搞来的,或者说从曹操那里“坑”来的。当时如果周瑜再聪明一点,或者像我们语文老师那样善于挖字眼,善于刨根问底,追究“造”这个字,那诸葛亮肯定会被周瑜给整死的。可见周瑜还不够奸诈、赖帐、狡猾。
第二条,诸葛亮冒了一个大风险。如果当时鲁肃不那么憨厚,做一回双面间谍,抓住发财的绝好商机,用几万两白花花的银子来向周瑜索要“间谍”费用,周瑜肯定会花那九牛一毛的小钱套出诸葛亮的计谋,从而整死诸葛亮,以解心头之恨。到时候,计谋泄漏,周瑜肯定会使诈:将船打几个洞?系青布幔子松一点,风一刮就露馅?那是最平常的计谋了。还好,鲁肃没有动贪念,反而榆木脑袋不开窍,倒帮诸葛一把,这才能草船借箭成功。否则,诸葛亮准会在借箭途中被水淹死或被箭射死!呃呃呃,诸葛亮把“宝”押在鲁肃的善良、憨厚上,我真替诸葛亮捏了一把汗……
第三条:那曹操七窍开了六窍,一窍不通,简直是脑袋短路。如果当时曹操稍微再动一下脑筋,将箭上涂满油,并且点着,那肯定会制造一场小型的火烧大江,将诸葛亮活活烧死,制成烤乳“诸”。不仅绝了后患,而且后来也不用吃赤壁那场大火的厉害了。
以上三条完全可以要了诸葛亮的命!所以《草船借箭》得以顺利实施,不仅仅是因为诸葛亮能掐会算、足智多谋,还因为对手太笨,考虑不周,才让诸葛亮计谋得逞。一个《草船借箭》里有这么多漏洞,所以依我看诸葛亮也不见得很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