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句子 > 网名大全

佛学至理名言(72个)

来源:2022-09-13 06:34 时间:2022-09-22 手机浏览

佛书至理名言1

1、乡间的早晨和城里的有什么不一样?天亮得早一些,因为没有高楼遮挡;秋风柔和一些,因为怕惊散了炊烟;人也爽朗一些,因为视界更加高远。朝霞鎏金的大地活色生香,鸟鸣划破的天空七彩斑斓,你的脚步没有羁绊,你的思想无边无涯。灵魂飞跃,生命畅达,仿佛在人生的原点再次出发。

2、【佛语心经】 生与死组成了一个持续不已的动态过程,生命日夜流向死亡的海洋,而死亡的海洋又是孕育新生命的摇篮。人生的每一天都是宝贵的,每一刻时间都一去不复返,因此要积极面对人生,不断地实现生命的价值,如果庸庸碌碌.消极低沉,就辜负了宝贵的生命。

3、慈悲喜舍愿一切有情皆得具足乐及乐因,愿一切有情皆得远离苦及苦因,愿一切有情皆得不离无苦之乐,愿一切有情皆得住离亲疏爱憎之平等舍。《密答喇百法主尊像》

4、静总是暂时的。就像挂在古塔檐角下的铜铃,无风时它们只是一些古色古香的装饰物,一旦起风,它们便奏出美妙的音乐,似乎是诉说遥远悠长的古老故事。那些真诚睿智的心声,不会随世间尘土散失,它们会长久地在人心的海洋中引起共鸣。静,是一片爱意,一种坚毅,一种超然。(光潜)

5、【佛心禅语】 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6、【佛心禅语】 唐朝盘山宝积禅师说:“心若无事,万法不生,意绝玄机,纤尘何立?”当你被莫名其妙的烦恼所困时,如能了解自己的本心,就能找出问题的症结。只要你不那么想,一切自然周全圆融。

7、拥有了善良,即使穿梭于喧哗的车水马龙之间,也能体会来自心底的那份宁静。当岁月渐渐沉淀出斑驳的颜色,善良的馨香却始终如一地慰藉着人们的心灵。善良让人感到天地之广,世界之大,感到前途光明,心地踏实,安全温馨,善良是让人靠岸的港湾。

8、【佛语禅心】 求学成功所需要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或者说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这里都讲到了。至于怎样创造这两个方面的条件,那就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了。

9、【佛心禅语】 所谓的烦恼并不是在人的生活物质中做标准,而是心境状态分别,人如不能知足就永远都在烦恼中。——《佛陀的格言》

10、【佛心禅语】 这就好比用芬芳的油脂涂抹在头顶,却以为是自己的头顶散发出芳香。如果有人像这样愚蠢,那么他就如同这个婢女一样迷痴无智了。不要混淆视听.故步自封.自以为是,要准确地认识和判断自己。

11、说到安全感,这个东西是不存在的,因为没有一件事是我们可以掌控的,我们越想要安全感,我们的心就越强调不安全,而智者发现,放下安全感的欲望,能够彻底活在不抓取的状态,我们立刻就安全了,因为抓取本身是不安全感的缘由,不抓取也即禅宗里无有规则的境界。

12、【佛心禅语】 问:“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如何?”师日:“作佛用,是佛性;作贼用,是贼性;作众生用,是众生性。性无形相,随用立名。”——《大珠禅师语录》

13、阿弥陀佛是善种的老农,一句名号是佛下的种子,我们的心便是佛下种的土地。佛不仅下种,还以光明来催熟,以法水来滋润,又挖出我们烦恼的污泥来做肥料;菩提灵苗便日日生长,到了日子,必丰收菩提的果实。

14、【天天禅语】即使世间的科技再高明,创造力再惊人,物质世界改变再大,到面临死亡时,仍然无法改变无常的事实,也无法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乔布斯先生的离世,就是对大家的一个提醒,也是一个呼唤,使我们从轮印回的沉迷中觉醒。

15、【佛心禅语】 入了功名富贵的牢笼,自然与快乐的境界失之交臂。岂不知功名如粪土,富贵如浮云,皆是梦幻泡影,了不可得。回看清贫之士脸上安祥的微笑,方知放下与随缘的妙处。

16、一位青年夜访禅师,青年道:我有很多事情想不通,想跟你说说。禅师答,想已是多余,说更是啰嗦。那我该怎么办?青年问。禅师笑答:这个太简单了,睡觉去。——烦恼无来处,无去处,纠缠无益。只有此时此刻,回归一念清净,然后守住每一个当下,自会念念清净。

17、【佛心禅语】 宣化上人开示说:“参禅的秘诀就是忍,忍不住也要忍,忍到极点,豁 然贯通,明朗开悟。”忍是无价宝,人人使不好,若能会用它,万事都能 了。小忍成仁,大忍成佛。

18、一切诸法所有自性,即是本性。若是本性,彼无自性。汝今当知:若以言说,得一切法本性自性,无有是处。若是一切诸法本性,非由染净之所建立,无住无起。《大宝积经》卷五,无边庄严会

19、【佛心禅语】 一般人说:“理直气壮。”师言:“理直要气和。”一般人说:“得理不饶人。”师言:“得理要饶人。”——证严法师

佛书至理名言2

1、【佛心禅语】 世界本就有烦恼.挂虑.忧伤.痛苦,如果整日计较名利所得,只能苦上加苦。怀抱善良.慈悲.包容.仁爱.无争执.无仇恨,人间才是快乐无边的天堂。

2、不比较.不计较。在日常生活上,如果一个人斤斤计较,喜欢与人比较,就会自我痛苦.自我烦恼。所谓“入比人,气死人。”要想人生幸福,先要培养学习吃亏.忍辱的精神,不从计较.比较上去贪求别人给予,而是肯定知足地奉献人群。

3、当知真如深妙,但唯智知,非言之能说。……离诸戏论,绝诸分别,非此非彼,离相无相,远离寻伺,过寻伺境。……非识之所了,不住所住。寂静圣智及无分别后得智之境。无我我所,不可求得,不取不舍,无染无着,清净离垢,最胜第一性,而常不变。《胜天王般若经》卷五

4、名是缰,利是锁,尘世的诱惑如绳索一般牵绊着众人,一切烦恼.忧愁.痛苦皆由此而来。要想摆脱痛苦,必须看淡虚名浮利;想到得到幸福,必须舍弃虚名浮利。

5、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带,亦汝六根,更非他物。《楞严经》卷五

6、我们经常听别人抱怨:这个世界太动乱了,现代的社会噪音很多,使人们难以宁静。“宁静致远”,从宁静中可以找回自我,从宁静中可以增长智慧。

7、学佛的重要性在断烦恼.了生死.离苦得乐。如果能明心见性,则烦恼不断 而自断,生死不了而自了,众苦不灭而自灭,诸乐不求而自得。照此看来, 明心见性是修行人的一桩极重大的事件。

8、在生活中体悟禅意,有了烦恼才有了觉醒,去承担命运的解脱清凉自在。心安,才是故乡,那么就需要我们去观察我们的每一个起心动念,去照亮心地那些还不够光明的地方,向佛靠近,远去杂染,就是清净。

9、【佛心禅语】 做人做事需往好处看.往大处想.往细处察.往深处解。心胸要大,落脚点却须实在;着眼宜深,行动起来却要稳当。小事不做,大事难成,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事。踏实地走一步路,胜过说一百句空洞的漂亮话。

<

10、一个人对生活的承担,就是生命的责任,生活中免不了有许多的违缘,用一颗充满善意与关怀的心,去对待那些人生的纠缠,人生总是向前,一念间的转换也能带来生活幸福的改善,生活的禅法在于内心找找自我,所以说一个人的生命质量是由自己决定。也可以理解为善有善报。

11、或问,如果不小心爱上了荆棘丛中的一朵花,摘还是不摘?答:真爱就别怕被荆棘划伤。爱有时候就是一道道伤,伤得有多重,伤得有多痛,局外人无法体会。爱和成功具有同一属性,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也没有人能随随便便爱。

12、菩萨应修二种忍:一者一切众生恶口骂詈,若加刀杖瓦石,瞋心不起。二者一切法无生法忍。《摩诃般若经》卷二五,一念品

13、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思议佛法成就,说如未法身。世尊,如是如来法身,不离烦恼藏,名如来藏。有二种如来藏空智:世尊,空如来藏,若离若脱若异一切烦恼藏;世尊,不空如来藏,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思议佛法。《胜鬘经》

14、日常资用,如水.电.衣食等,要节约用度,应知“滴水如金”.“一纸需费多少竹木”,所以要珍惜能源,不可恣意浪费;对于公共设施,亦应珍惜,不可任意破坏。

15、天堂.地狱,唯在一心。一念之间,可以海阔天空,也可以坐困愁城,可以自在生活,也可以忧愁终日,是天堂还是地狱,完全在于自己的选择。正是这种选择决定了一个人将成为快乐生活的主人还是忧愁烦恼的奴隶。

16、若不从天人,希望求侥幸,亦不祷祠神,是为最吉祥。《法句经》卷下,吉祥品非道求清净,供养祠祀火,不识清净道,犹如生盲者。《杂阿含经》卷五,第102经

17、以正智力,善了有情心行黑白,能为众生说相应法,令人大乘甚深妙义,即能安住究竟涅槃。以是因缘,即得名为力波罗蜜。《心地观经》卷七,波罗密多品

18、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十善业道经》

19、【名人佛学经典语录】《法句经》说:“过失犯非恶,能追悔为善,是明照世间,如日无云噎。”意思是说:过失不属于罪恶,能够自我忏悔就是向善了,这样的光辉普照人世间,就像太阳普照没有云翳遮挡一样。

佛书至理名言3

1、【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毅力:水具备非常大的毅力,每一个滴水滴到坚毅的石头上的时候,久而久之连石头都穿透,这就是所谓的滴水穿石。我们人类也应该有毅力,做任何事情时候,无论如何,要做到坚持,直到成功为止。

2、所谓禅在当下的功夫,就在于把握生命的当下,转化生命的迷惑.净化生命的染污.提升生命的素质.圆满生命的品格,挖掘清净生命自觉觉他.自利利他.自度度他的无限潜能。

3、我们活着就是为了修炼人生,也就是改善思想与行为,提高素质和道德。人生的旅途上,在生活的点滴中,满怀爱心服务一切众生,让福德资粮更加增上圆满;觉悟宇宙生命的真理,让智慧资粮更加明亮观照。人生的修炼成功,就是成就;人生的道德圆满,就是成佛。

4、【佛心禅语】 有人把敲钟只看做寻常惯例,钟是钟,我是我,这样敲钟,钟声也毫 无生机意绪。而悟由则视钟为佛,视钟为己心,钟与我,浑然一体,钟声 即是自己心声的自然流露,这样敲钟,钟声便也有了生命。

5、最好的心境,是静心和沉稳。水面静,才能映出完整的月亮,心静才能接受宇宙良好的信息和能量。接受良好的信息,才有良好的心态,心态决定成败和苦乐;接受良好的能量,是养生的最佳途径。

6、在一个山谷的禅房里有一位老禅师,他发现自己有一个徒弟非常勤奋,不管是去化缘,还是去厨房洗菜,这个徒弟从早到晚,忙碌不停。

7、【佛心禅语】 若到这个田地,便能出此入彼,舍身受身,地狱天堂,此界他方,纵横自在,任意浮沉,应物舒光,随机逗教,晚作千百意化身。——《慈明禅师语录》

8、禅如画,可以美化环境;禅如盐,可以促进食欲;禅如花,让人欣赏;禅如胭脂,让人亮丽。禅是幽默.是大自然.是我们的心.是我们的本来面目,禅是人间佛教的根本。

9、【佛心禅语】 在为人处世中吸取每天的经验教训,用心琢磨,做人才能日趋圆满。把气量拓展得宽阔些,生命的外延就得到了伸展。人生就活出了大境界。

10、真正的财富,是在自己的心中。心里的满足,宇宙三千都是我们的;你如果不满足,一味地贪财好利,就是拥有再多,也是不够的。《星云大师讲演集》,第266页

11、【佛心禅语】 问:“善是什么?”师言:“善就是‘智慧’——智是‘分别智’,慧是‘平等慧’;有了智慧,就有了善和美。”又言:“善不能以威权行之;也就是不能用善心为名,把己意强加在别人身上。”——证严法师

12、【佛心禅语】 生命是有限的,成为夫妻更是前世修来的难得的缘份,只有同心携手去走人生的路途才是真爱。拥有它.珍惜它是幸福的,不要亲手毁掉自己的幸福。

13、生活的禅法,在于协调自己内心的情绪,面对千变万化的情绪,需要一个向前的方向,与内心厚重的力量,建立好内心与外界与谐相处的一种关系,在哪里忧虑,在哪里释然,在哪里波澜,在哪里忘记,在哪里沉重,就在哪里承担。

14、【佛心禅语】 世人常常在获取名利之时喜不自胜,却不知有身处名利巅峰的喜悦,就必定有从巅峰跌落下去的苦楚。名利本就虚幻,再高的权位,总有退位的一天,再多的金钱,也总有散去的一刻。看透了这一点,就能在高处不忘形,低处不消沉,无论富有还是穷困,都能保持平和之心。

15、“热诚”可以让人永不绝望,“登峰造极”可以让人不断超越极限,“意志力”可以让人穿透困难险境,“妙趣”可以改变封闭的思考,“禅”可以让人智慧大开。

16、世间的真相就是无常,有生必有灭,有聚必有散,有合必有离,一切皆如梦幻泡影,何必过于在意呢?坦然接受吧,放松心情,你就会在这浮躁喧嚣的无常世界中,拥有一片安静的心空。

17、如果你不妄想不劳而获,一夜致富(为非作歹,巧夺豪取,终究善恶有报,绝无侥幸),而脚踏实地,辛勤耕耘,开采心里的能源,发挥生命的潜能,你就能成为真正的富人,才能拥有幸福。

18、【佛心禅语】 在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成功和挫折几乎都会交替出现,但命运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味自我惩罚.自我折磨永远与成功无缘。人生事业成败的关键,不在命运,而在于你能正视失败,敢于跨越人生的败点。

19、【佛学经典语录金句】佛说:因为有爱,所以有了忧愁;因为有爱,所以有了恐惧。若是放下爱,就没有了忧愁也没有了恐惧。

佛书至理名言4

1、无相,是“即有即空,即有相而知是空相”,也就是在用身体接触.用心灵感知某一事物或某一现象的同时就已经知道生命无常.我法皆空,一切都是暂时的假象,不是永恒不变的存在。

2、我们要教化一切有情,必须先端正自己。众生刚强,他们的心态千差万别摸不透。只有一个方法可以感化他们:那就是“诚”与“正”,诚正可以降伏无量刚强的众生。

3、【佛心禅语】 拥有本是一种简单原始的快乐,然而拥有太多,则会失去最初的欢喜,变得越来越不如意。唯有舍得放弃,才能从“占有太多”和“得不到”的痛苦中解脱。

4、一法师日,圈养的动物一生郁郁寡欢,难见阳光,因此身上充满毒素,食这种圈养动物的肉如同服毒,我们的身体怎么会健康,又怎么会不得那些奇奇怪怪的病?结合日常观察,细品法师之言,还真不能不信。

5、【佛心禅语】 快乐没有统一标准,更没有可比性,但共同点是能使肉体和精神上的每一部分敏感活跃,所以,人只有在不断追求中才会感到持久的幸福和满足。

6、【佛心禅语】 “恶口”指的是言辞粗野,态度.词句都让人难以入耳,说脏话.狠 毒的话.骂人也属于“恶口”之列。佛教对恶口詈骂恼人之言,是最禁戒 的,提倡以爱语.善语与人交谈。如《行事抄》说:“凡有所说,当说善 语,不应恶语。”恶口骂人,会报应自己。

7、【故事】山上庙里有座雕刻精美的佛像,前来拜佛的人络绎不绝。在山路上的石阶一开始抱怨:大家同是石头,凭什么我被人蹬来踩去,你却被人供在殿堂?佛像笑了:当年,您只挨六刀做了一方石阶,而我经历千刀万凿之后,才有了现在的形状。悟道】今天的坎坷,都是为自己的未来增添财富。

8、不在乎一朵花,怎能祈求满地花开?不在意一棵树,怎能奢望一片森林?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任何伟大,都源自平凡。做平凡人,理平凡事,将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到极致,才有可能不平凡。

9、【佛心禅语】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在于他心灵纯净得一尘不染,凡人之所以是凡 人,就在于他心中的杂念太多,而自己还蒙昧不知。所以,圣人了悟生 死,看透名利,继而清除心中的杂质,让自己纯净的心灵重新显现。

10、设病比丘无弟子者,当于众中差次使看病人.所以然者,离此已,更不见所施之处,福胜视病人者。其瞻病者,瞻我无异。设有供养我,及过去诸佛,施我之福德,瞻病而无异。《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九众生居品佛言

11、不在意,也是一种豁达.大度与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没有宽广胸怀和气度,是很容易流于琐屑与平庸的。而当你实现了豁达与宽容,自然会产生轻松与幽默,从而洋溢出一种性格的魅力。

12、一个人,不管他年龄多大.能力多强.经历过多少事,只要是很自我,不懂得因缘成事,便可说阅历很浅;相反,懂得因缘成事,不自我,即是阅历深厚。

13、往日的繁华。如花瓣在秋风中已凋零,已消逝。留下残花,余香。拈花一笑,对酒当歌,哀笛迎风而奏晚风轻拂。禅坐静心.云水禅心。如水人生,单纯见底;云海烟波,飘拂于心。

14、【佛语禅话】佛陀曾说过:“我接受凡世人与我争论,我不与凡世人争论。这两句里充分呈现了佛陀的大爱和我们凡世人的愚昧无知。陀就像慈母,我们凡世人就像得自闭症的小孩。母包容患白闭症孩子的缺陷,却从不会给予孩子任何埋怨。09

15、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具足神通力,广修诸方便。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法华经》卷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