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冶公简介_陶冶公的个人资料
陶冶公是近代人,是近代的民主革命家,早年就读于福州普通学堂,后来东渡日本学医,后来加入了同盟会,参加二次革命,后来参加北伐等战争,是一名近代的民主革命家!
陶冶公生平
原名延林,后改名铸,字冶公,号望潮,别号洁霜,以字行,绍兴县陶家堰人。
青少年时就读于福州普通学堂、绍兴东湖通艺学堂、杭州求是书院(浙大前身)。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东渡日本,入经纬学堂、长崎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在日本会晤孙中山,加入光复会与同盟会,任同盟会评议部部长。应章太炎邀任《民报》发行工作,鼓吹革命。
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国,加入陈英士部,参与攻打江南制造局。任沪军先锋队第五队指挥官,参加光复南京之役。
民国成立后,仍去日本长崎医学专门学校药科留学,回国后曾参加过“二次革命”。后在沪办报,收为南社社员。旋去北京,任北洋政府陆军部中校部员,升少将,主持军训工作。在京期间与同乡鲁迅往来甚多。
1926年南下,加入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攻克武昌后,任汉口市卫生局长、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部代主任、第四集团军前敌指挥部政治训练主任等职。
1930年,在北平、太原参加过冯、阎反蒋扩大会议。
1932年,在洛阳参加抗日国难会议,力主抗日。
1933年,就任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惩戒委员会委员、主席委员职,长达16年,有政声,公余研究佛学,皈依宝一和尚、印光法师为弟子,茹素信佛几十年。
南京解放前夕,拒绝南迁广州。
1950年,自南京返绍
1953年,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