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诒徵简介_柳诒徵的个人资料
柳诒徵是我国的现代儒学宗师,同时也是一位历史学家和书法家,是中国文化学的奠基人,17岁考取了前清的秀才,后来在三江师范学堂读书,今天就和本地屋的小编看看他的相关介绍吧!
柳诒徵
字翼谋,亦字希兆,号知非,晚年号劬堂,又号龙蟠迂叟,江苏省镇江人。学者、历史学家、古典文学家、图书馆学家、书法家,中国近现代史学先驱,中国文化学的奠基人,现代儒学宗师。
以柳诒徵为南雍双柱之一的南京大学,是现代儒学复兴的策源地;以其为国学支柱的学衡派,成为后世新儒家的学术滥觞。
人物生平
1880年,柳诒徵出生于江苏镇江丹徒,5岁父亲病故,母亲带其与其姐投奔外祖鲍家,入鲍家书塾读书。
1896年,柳诒徵17岁考中秀才,后曾就读于三江师范学堂、江阴南菁书院、南京钟山书院,师从缪荃孙、黄以周、李瑞清等人。卒业后曾任教江南高等商业学堂、江南高等实业学堂、宁属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北京明德大学;并一度主持镇江府中学堂校政。
1902年,随缪荃孙前往日本考察近代教育。回国后曾就学于三江师范学堂。
1903年创办思益小学。之後曾任江南商业高等学堂、两江师范学堂等校教习。
1912年主持镇江府中学堂。不久转任北京明德大学教授。
1914年,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改建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受江谦之聘任文史地学部历史、国文教授。
1920年南京高师改为国立东南大学。
1925年国立东南大学发生学潮,1926年柳诒徵北上,先后执教于清华大学、北京女子大学和东北大学。
1927年,国立江苏大学改为国立中央大学,返校执教;并主持国学图书馆。
1929年重返南京,任教中央大学;并曾任南京图书馆馆长、考试院委员、江苏省参议员。
1937年,抗战前夕,为转移图书入川奔走。抗战爆发后讲学于国立浙江大学、国立贵州大学。
1938年再度出任中央大学历史系教授。
1946年,抗战胜利后,复回南京出任国学图书馆馆长,兼任国史馆纂修。
1948年获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的殊荣。
1949年,居沪,执教于复旦大学。筹办上海博物馆。
1956年2月3日,在上海逝世。
人物成就
文史学家
1903年编写《历代史略》,打破纲监的编年形式,从唐虞三代至明末,系统叙述历代史事沿革,是最早的一部近代新式中国历史教科书。他也是中国编著新型历史教科书最早、最多的学者。
现代儒学宗师
他认为,儒家经典《诗》《书》《礼》《乐》,皆史也,皆载前人之经验而表示其得失以为未经验者之先导也;另一面,中国史学通贯儒学,儒学精神是中国古代史学的核心。柳诒徵发表论著,对孔教正本清源,指出了儒学之於现代社会的意义
历史哲学家
柳诒徵是一位历史哲学家。“史学与哲学相结合,是其治学的特色”。
图书馆学家
柳诒徵是一位目录学家、图书馆学家。1927年主持国学图书馆,直至1948年。其间提供住读方式便利来馆的远方好学之读者,为中国“图书馆事业中之创举”。
教育家
作为教育家,柳诒徵爱才、重才,言传身教,培植弟子,“多能卓然而立”,人称“柳门成荫”。更多的人则是受到柳氏学问、道德、人格、理想的影响。
书法家
柳氏初学唐碑,以颜、柳为基础,既而学赵、董,纯是帖学馆阁路数。1901年后学北碑,经张謇而受张裕钊的影响,又与张小楼相切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