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茂七简介_邓茂七的个人资料
邓茂七是明代中叶农民起义军首领,佃农出身,自幼惩强扶弱,以豪侠闻名,后因为杀了当地的豪强,避难到福建,后流落到沙县一带,以佃耕为生,后来因为反对每年给官员送礼的习俗,聚众抗议,后来直接杀死官军,正式起义,不久,起义军就发展到十万人,攻占城池,控制大半个福建,朝廷震动,派兵镇压,后遭到埋伏,战斗中身亡,余部不久烟消云散!
邓茂七
原名邓云,江西建昌人,后迁居于沙县二十四都黄竹坑。
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邓茂七被推为二十四都总甲,率领民兵负责地方防务。沙县旧例,佃户逢年过节须于田租之外另送田主鸡、鸭等物,俗称“冬牲”。邓茂七联络众佃农拒送“冬牲”,官府派弓兵前去拘捕邓茂七,邓茂七杀死弓兵,拥众起义。延平府派兵300人前往镇压,邓茂七设下埋伏,杀退官兵。
正统十三年(1448年)二月,他邀陈正景等到沙县陈山寨杀白马祭天,与参加起义的将士歃血为盟,宣告正式起义,自号铲平王。与叶宗留呼应,东南一带大为震动。10天之内,起义军人数发展到数万之众。尤溪蒋福成、清流兰得隆等也起兵响应,八闽震动。逾月间,邓茂七义军发展至10万余人,后控制了大半个福建,还攻破江西石城、瑞金、广昌等地,形成了明朝开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明正统十四年(1449)二月,邓茂七听信内奸罗汝先的谗言,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再次向延平进军,官兵事先在溪北布置使用火器、弓箭的伏兵,起义军过渡时,伏兵枪、箭齐发,起义军损失惨重,邓茂七也在混战中阵亡。邓茂七牺牲后,分散在各地的起义军仍坚持斗争
明景泰元年(1450年)起义最后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