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魁简介_郭文魁的个人资料
郭文魁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地质学家,矿床学家,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后长期从事地质工作,长期在祖国的大部分地区从事地质矿产的研究和调查工作,对于矿床学理论有着极大的建树,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郭文魁
字光甫。出生于河南安阳。矿床地质学家。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地质学家,矿床学家。
郭文魁多年对中国大部分地区,对金属矿产进行广泛的调查和深入的研究。从事过全国地质矿产调查与科研的组织、管理工作,并对矿床学理论有重大建树,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
他提出的“格架构造控矿学说”,“中国金属矿床三大成矿域和三大成矿旋回”理论及“金属成矿的渗浸和注浸作用”理论都是现代中国矿床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人物生平
1915年出生于河南农村
1930年,考入北平市立第二中学,选上英文理科班
1933年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自二年级起一直是优秀生。
193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获理学士学位,留校任助教,抗日战争爆发,他随校辗转迁移,经长沙临时大学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
1940年,郭文魁先在叙—昆铁路沿线探矿工程处,后在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工作
1945年夏,郭文魁考取公费赴美国进修,
1947年,郭文魁怀着报效国家的热情回到祖国
1949年春南京解放后,郭文魁被任命为矿产测勘处经济地质科长和中国地质计划指导委员会委员,同时担任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
1952年,担任地质部321地质队队长;
1954年,担任地质部地质矿产司有色金属处工程师兼副处长;
1956年,调任资源计划司总工程师;
1957年到地质部矿床地质研究所,先后任区域地质与矿产综合研究室、成矿规律研究室、第一研究室主任,并兼任全国区域地质测量指导组成员;
1964年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所长;
1978年,调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领导小组组长。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7年当选为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长期从事区域地质与矿床地质调查,对我国众多矿种、矿床、矿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区域成矿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我国内生金属矿产的成矿条件、分布规律和找矿方向作了精辟阐述,将我国金属成矿作用划分为三大成矿域和三大成矿旋回。
提出金属矿床的综合原生分带与矿化过程中氧、硫分压交替消长的新见解论证锡的地幔来源以及在氧化还原条件下的成矿阐明岩浆后期渗浸作用、注侵作用与热液矿脉之关系。
指导编制《1∶3000000中国有色金属成矿规律略图》和《1∶1000000中国成矿规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