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桓馥简介_陶桓馥的个人资料
陶桓馥是岳阳地区的女革命家,出生于清末,后在长沙早稻田女子师范就读,接受进步思想,后在岳阳当地小学任教,北伐中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成为女学生,在校加入共产党,从此开启了其革命生涯,多次被捕,但坚贞不屈,始终坚守秘密,是一名优秀的女革命家!
陶桓馥
1917年入长沙早稻田女子师范就读,受《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影响,思想日益进步。是年,由其父母包办嫁与表兄,参加革命后即与其离异
1919年,回岳阳入县立小学任教。
1926年8月,北伐军攻占岳阳后,与表妹彭援华共同发起召开岳阳县妇女大会。10月,投考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录取为军校女生队学员,并任女生队一班班长。
1927年4月,在军校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军校学生改编成中央独立师,开赴鄂南、鄂西讨伐夏斗寅叛军,随女生队参加西征,任宣传队队长。
1927年10月,受党组织派遣,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1928年秋转入中山大学学习。
1930年9月毕业回国,任中共上海市浦东区委妇女委员、组织部科长等职。
1930年年关时,参与组织领导浦东英美烟厂的年关罢工及铁厂的年关斗争。
1931年3月,任中共上海市闸北区委妇女委员。年底,任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部长兼妇女委员。
1932年4月,在郑州遭国民党拘捕。被捕期间,沉着机智与敌周旋,因无证据,交由家属保释出狱。旋去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工作。
1933年,在上海做交通工作时,再次被国民党拘捕。在狱中参与组织领导2次斗争。
1935年,由家人保释出狱。
1936年,受党组织派遣,赴山西参加抗日决死队,任女生连政治工作员。是年,与共产党人廖鲁言结为夫妻。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调中共四川省委、川康特委妇委工作。
1939年又调山西工作。
1940年到延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内政部司长、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副秘书长、国务院农林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知识青年办公室主任、农业部正部级顾问。当选为第一、四届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八届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