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璈简介_刘璈的个人资料
刘璈是晚清时期的官员,自幼家贫,但喜欢读书,闻名于乡里,后以秀才的身份从军,担任左宗棠的秘书,后被授予台州知府,多有建树,关系股年间担任台湾兵备道,因为湘军和淮军的门户之见,当时的台湾巡抚刘铭传弹劾刘璈,导致刘璈被革职查办,流放黑龙江,最终在悲愤中去世!
刘璈
字凤翔,号蘭洲,祖籍临湘桃李桥,后迁籍今岳阳县西塘乡高城村。刘璈幼年家贫,但少而有志,学业名列前茅,以博学多识闻名乡里。
咸丰三年(1853年),刘璈以附生从军,后任左宗棠亲军统领兼记室,先后率亲军参加攻克遂安、龙游之战,因功授留浙候补道,
同治三年(1864年),署理浙江台州知府。
同治十一年(1872年)9月,刘璈迄归侍父,奉旨以道员开缺,加二品顶戴卸任。
光绪四年(1878年),随左宗棠征战西北,先署兰州道员,后挥师新疆。深得左宗棠赏识。新疆收复后,左宗棠对列强觊觎的台湾甚感忧虑,奏请朝廷委派文儒武侠、雷厉风行的刘璈担任台湾道道台,赋予他经营台湾、加强海防的重任。
光绪六年(1880年),在左宗棠麾下驻防张家口
光绪七年(1881年)8月7日,刘璈抵台湾首府台南,正式履行台湾最高地方长官的职权。
光绪十年(1885年)4月清廷任命淮军将领刘铭传任台湾巡抚。由于湘、淮军门户之见,刘铭传一到台湾便以不实之词对刘璈进行了弹劾。因左宗棠逝世,淮军首领李鸿章正受重用,清廷偏听偏信,刘璈被“奉旨革职,籍没家产”,先“拟斩监候”后“改流黑龙江”
光绪十二年(1887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