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芗斋简介_王芗斋的个人资料
王芗斋是著名的形意拳大师,出生于清末,自幼和郭云深学习形意拳,勤学苦练,得到郭云深的精髓,年纪轻轻就成为一代名师,并且将形意拳的发展到一个鼎盛时期,后病逝于天津,其著作的拳术著作让形意拳在实战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王芗斋
名政和,又名尼宝,字宇僧,晚年自号“矛盾老人”,1885年生于河北深县魏家林村。自1894年从郭云深大师学习形意拳。因其终年苦修苦练,寒暑不辍,深究拳理,倍受郭老青睐,故尽得郭老毕生拳学之精髓。弱冠之年,已成为一代名师。
个人生平
1885年生于河北深县魏家林村
1894年从郭云深大师学习形意拳
1905年,随父往绥远经商
1907年,与外祖家戚谊邱兰坡相善,染赌习,遭母亲重责,先生与邱相约私逃入京谋生。
1918年,武技教练所因政局变动停办,先生负笈南游,欲访各家名师,以武会友,探讨武术真谛,以充实自己,谋使我国拳术发扬光大。
1923年,芗随徐树铮往福建,曾访方永苍先生。方乃福建少林寺心意派嫡传弟子,善鹤拳,体格魁伟,与先生相交甚欢,曾交谈试艺,先生四胜六负。
1925年,因政局变动,先生离闽北归,路经淮南遇拳术名家黄慕樵先生,从学“健舞”。
1929年,应李景林、张之江先生二人之请,伴张占魁先生赴杭州“国术游艺大会”任评判委员後。应师兄钱观堂先生之约赴上海相见。
1930年,在上海。高振东、赵道新、张恩桐、韩樵、韩垣及全国拳击和摔跤双冠军卜恩富均于此时投先生门下。
1935年,先生携卜恩富、张恩桐、韩樵三人束装北归,在天津小住後返深县故里训练弟子,研究拳法。
1937年,应北平张壁、齐振林二位先生之邀,到北平定居,任教於四存学会体育班,传授意拳,并从事著书写作,阐述中国拳术真谛,主张解除封建传统之师徒制,废除拳套招法之训练,公开教授武术界秘而不传的站桩功。
1939年,北京东城金鱼胡同那家花园四存学会技击班因学员过多,迁到东单大羊宜宾胡同,後又迁到东四弓弦胡同。先生为了发扬中国拳学真谛,在当时的《实报》上发表公开声明,欢迎武术界人干驾临弓弦胡同赐教,以武会友,共同研讨今後如何发扬我国拳术。
1940年初。日本东京成立大东亚武术竞赛大会,邀请我国参加,并通过伪新民会顾问武田熙特请芗斋先生出席,南京伪政府汪精卫组织以马良为首的代表团前往。芗斋先生以病坚辞谢绝
1945年“八一五”光复後,先生每日清晨到太庙散步。知情者相聚跟先生习站柱,人员逐渐增多
1947年由王少兰、秦重三、胡耀贞、陈海亭、孙文青、李健羽、於永年等人发起,呈请设立中国拳学研究会於太庙东南角小亭中,芗斋先生任会长。
1949年。北京解放後,太庙的中国拳学研究会因故停办。改为冬季在中山公园唐花坞前,夏季在西北角後河边树林中教授养生桩(站桩功)。从学者仍众,多以治病健身为主,较少教授拳法。
1950年,朱德元帅任中华全国体总名誉会长,廖承志同志任体总武协组长。聘65岁王芗斋先生任副组长职。
1955年王芗斋先生住和平门外琉璃厂东北园21号时期,在沈其悟教授和于永年医师协助下,整理出站桩功二十四式和《习拳一得》初稿,完成了《大成拳论》
1958年,先生应北京中医研究院之邀在广安门医院以站桩为主治疗各种慢性疾病,为解除患者痛苦,恢复人民健康作出了贡献。
1961年,河北省卫生厅段惠轩厅长闻先生名,聘先生到保定中医医院工作,教授养生桩治疗各种慢性疾病。
1963年7月12,芗斋先生病逝于天津,享年78岁。
主要著作
《拳道中枢》、《意拳正轨》、《大成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