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荻秋简介_曹荻秋的个人资料
曹荻秋是资阳市的老革命出生于清末。早年擦肩就共产党,后毕业于成都师范大学,参加和领导了广汉起义,历经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后担任上海市市长,后在文革中含冤辞世!
曹荻秋
1909年出生,四川资阳人
1924年,考入资中中学。
1926年-1930年,就读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历史系,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在党的培育下,成了“高师”及成都学运骨干。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10月,参加领导广汉起义,宣布广汉苏维埃政府成立,还代理主席,兼任第二纵队政治委员。起义失败后,辗转到重庆,任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部长。
1931年3月到上海,任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秘书。
1932年3月17日夜,曹荻秋在昌平路英租界因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
1937年8月经党组织营救,被释放。出狱后即投身抗日救亡工作。
1938年2月,在武汉参加沈钧儒领导的救国会工作,任联络部长。
1939年10月,曹荻秋随刘少奇赴豫皖苏边区,参加中共豫皖苏边区党委工作,兼任中共皖北特委书记。
1940年底后,历任盐阜行署主任、苏北行署副主任等职务。
1942年仅盐阜地区组织人民就有上万人。
1945年后,先后任中共盐阜地委书记,
1948年11月,任华中支前司令部政治委员。
1949年2月任华东支前司令部副司令员。
1949年6月,任上海西南服务团团长随军南下。
1949年11月起,先后任中共重庆市委第三、第二、第一书记,中共四川省委第三书记,重庆市副市长、市长。
1955年11月调上海,先后任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处书记,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市长。文革中,曹荻秋被打成了“叛徒”,遭监禁达6年之久
1976年3月29日,曹荻秋含冤辞世,终年67岁。
1978年4月,“十月春雷”后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