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珣简介_王珣的个人资料
王珣是东晋时期大臣,出生于琅琊王氏,是丞相王导的孙子,早年担任大司马主薄,后担任尚书令,因平乱有功,加散骑常侍,去世后被追谥为献穆,他擅长书法,被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所推崇,其代表作品为《伯远帖》,是东晋王氏家族传世唯一真迹!
王珣
字元琳,小字法护,琅琊临沂人。东晋时期大臣、书法家,丞相王导之孙、中领军王洽之子。
个人生平
王珣出身琅玡王氏,为丞相王导之孙、中领军王洽之子。最初担任桓温的掾属,与同僚谢玄都被桓温敬重,后转任主簿。
太和四年(369年),豫州刺史袁真不甘心被桓温指责,被逼承担桓温第三次北伐失败的责任,又因朝廷不处理其诉,便叛归前燕。当时王珣亦参与讨伐
太和六年(371年)平定叛乱,王珣因功封东亭侯。其后转任大司马参军、琅邪王友。
宁康元年(373年)桓温死后,王珣调任中军将军桓冲的长史、给事黄门侍郎
太元十年(385年),谢安去世。其后,王珣调任侍中,很受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倚重。后转任辅国将军、吴国内史,任内深得当地士庶之心。
太元十五年(390年)九月,王珣被征召为尚书右仆射,领吏部事务
太元十六年(391年)九月,王珣转任尚书左仆射,加征虏将军,领太子詹事。
太元二十一年(396年),孝武帝为宠妃张贵人所杀,礼仪中的哀册和谥号议定都由王珣所草拟。
隆安元年(397年)正月,王珣任尚书令。
隆安二年(398年),平定王恭起事,获加授散骑常侍。
隆安四年(400年),王珣因病解职。同年五月丙寅,王珣去世,享年五十二岁,获赠车骑将军、开府,谥号献穆。桓玄辅政时,改赠王珣为司徒。
书法成就
王珣工书法,传世书法作品有《伯远帖》等。《伯远帖》是问候亲友疾病的信札。此帖经北宋内府收藏,明代董其昌等都曾收藏,为乾隆三希之一。
《伯远帖》
《伯远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珣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作者给亲友伯远书写的一通信札,其行笔自然流畅,俊丽秀雅,为行书早期的典范之作。全篇随其本字之形,顺其自然之态,而又通篇和悦,自然一体,有如天成。
地位:《伯远帖》是现今学术界公认唯一传世的东晋名家法书真迹,与《快雪时晴帖》、《中秋帖》并称为“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首的“三希帖”,亦被列为“天下十大行书”之一,排行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