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基简介_骆宾基的个人资料
骆宾基是平度市的现代作家,出生于东北的一个小商人家庭,祖籍平度,早年在北京大学旁听,后接触左翼文艺青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首部小说《边陲线上》由巴金主编的出版社出版,后继续从事文学创作,并且积极参加革命,解放战争中被捕,后获释,一生作品丰富,是一名优秀的作家!
骆宾基
1917年出生珲春市一个经营茶庄的小商人家中。祖籍山东平度,13岁时到县立高小插班读书
1933年,骆宾基去北平读高中,因错过了报名时间,只好去北京大学旁听,到国立图书馆读书。
1935年暑期,骆宾基回到珲春,想赴苏联东方大学就读,但边境已被日本关东军严密封锁,便转赴哈尔滨,结识了金剑啸等一批左翼文艺青年,并且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准备寄给鲁迅!
1936年10月,《边陲线上》即将收尾,却传来鲁迅逝世噩耗。骆宾基在悲痛、失望中鼓足勇气致信茅盾。经茅盾推荐,巴人任主编的上海天马书店准备出版《边陲线上》。不久,“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天马书店被炸,幸运的是书稿被巴人保存了下来。
1937年12月,骆宾基赴浙东嵊县从事救亡宣传活动
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嵊县县委宣传部长。
1939年11月,这部反映东北抗日义勇军斗争的长篇《边陲线上》,才由巴金任主编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1940年,骆宾基因故失去党组织关系。整个40年代,他辗转于桂林、香港、重庆、上海等地从事文学活动。
1947年3月,骆宾基为动员地方武装接受我军的改编,在前往哈尔滨途中于长春市郊不幸被国民党军队逮捕,先后在沈阳、南京被关押近两年才获释。
1949年7月,骆宾基参加了在北平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文代会,之后到人民日报社工作。后来到山东,当选为省文联副主席。
1953年,骆宾基被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从事专业创作
1955年他因胡风案受牵连,后来被“下放”到黑龙江省尚志县苇河镇挂职副镇长。
1962年,骆宾基调到北京市文联,不久担任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1974年他被安置在北京市文史馆工作,对古文字学产生兴趣,并克服半身不遂、视力严重衰退等困难,开始从事古文字学研究,出版了两卷本《金文新考》。
1994年6月,骆宾基病逝,享年77岁。
代表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边陲线上》《幼年》,有《骆宾基短篇小说选》及《金文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