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孝简介_李思孝的个人资料
李思孝是夏津县的革命烈士,出生于清末的富裕家庭,自幼读书,后接触进步书籍,参加了进步运动,曾经考入济南省立第一师范,接触了马列主义,不久加入共产党,是夏津县的第一位党员,入党后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多次被捕,但出狱后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后被土匪王润民所害!
李思孝
1905年出生,原名李慕先,曾用名李焕章,李少农,夏津县郑保屯镇珠泉屯村人。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自幼读书,在珠泉屯县立第二高等小学读书时,受进步教师任华一的影响,经常阅读《新青年》、《中国少年》、《曙光》等进步书刊,参加了抵制日货等爱国活动。
1923年秋,考入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同共产党人接触,接受了马列主义,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军阀的革命活动。
1925年,在省立第一师范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夏津县的第一个共产党员。
1927年,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校方开除,遂转入齐鲁大学就读。
1928年春,辍学回家。从事革命活动,同年秋与共产党员张益三到泰安国民党省党部争取合法地位,以致被关押,倍受摧残,坚贞不屈。
1930年7月,经进步人士营救出狱。此时,夏津党团组织被反动势力破坏,党团员迫走他乡。他与党组织失去联系,遂在家乡以办南洋养蜂场作掩护,继续开展革命活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携全家沿运河南下,寻求党组织抗日。
1937年冬,在河南省新郑县参加“民先”。
1938年初,长葛县建立“民先”大队,任副队长,并在沂水寨组建了以“民先”队员为骨干的“抗日救亡农民协会”,他任委员兼参谋。
1939年春,中共密县地委派他到驻鄢陵的国民党第三集团军二十二师政治部从事革命活动。他改名李焕章,以为二十二师培训士兵骨干的名义,办起了学生队,亲任政治教官。
1940年夏,由于学生队被认定有“红色嫌疑”而被解散,他也被解职。同年秋,又改名李少农,通过二十二师内线关系,被介绍到国民党十二军新改编的杂牌军第十四游击队,任政治处主任。多次同土匪习气的支队司令王润民展开斗争,被国民党第三集团军解到洛阳劳动审查,后由第三集团军司令的秘书、地下党员宋一萍保释。
1942年春赴豫东通许一带去活动,约10多天后,被王润民派人暗害。
1985年7月,夏津县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