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承宣(清末民初的教育家)简介_臧承宣的个人资料
臧承宣是清末民初的教育家,是光绪二十三年的拔贡,后担任分水县学堂堂长,长期从事教育活动,并且编写县志,同时擅长诗文,有不少著作传世!
臧承宣
1868年出生,字益芗,号茹荪,别号桐江枻叟,分水(今属桐庐)麂坞村人,晚年移居桐庐。
1897年举拔贡。
1901年任分水县学堂堂长。
1906,承宣负责纂成《分水县志》;
1910八月至1911年十二月,任浙江省立第九中学堂堂长。倡导、推进新学,主张以国粹为精神而参之欧化,究东洋西欧之发达,研声光化电之机微;提倡“德育、智育、体育三者并重”。在地理教学中,将全国山脉、河流、州县名称及概况,编成歌诀付印,学生易读易记。
1912年,任桐庐县署佐治员,后去广东连县、连山县任教育科长。
1920—1937年,曾两度执教之江大学,主讲先秦及两汉文学。
1923—1926年,参与编修《桐庐县志》;
1942年主修《分水县志续集》。
1943年病逝
主要著作
著作有《楠华室文稿》、《枻叟诗草》、《桐庐风土志》、《桐江诗综》、《桐江百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