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鹗(清代著名诗人、学者)简介_厉鹗的个人资料
厉鹗是清代著名诗人、学者,他是康熙五十九年的举人,但未能考中进士,后经过推荐,参加博学鸿词考试,但名落孙山,终身不仕,他在词的方面造诣极高,是浙西词派的代表人物,是江西词派的首提者!
厉鹗
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江西词派的首提者
个人生平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出生,还在少年时,父亲就已去世,家境贫寒,全家人靠士泰卖烟叶为生。他因家庭生活所迫,几乎被士泰送进庙宇,后自己坚持不出家才作罢。
康熙四十九年(1712年),厉鹗写了《游仙百咏》,不久又写了《续游仙百咏》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他写了《再续游仙百咏》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李绂在浙江主持乡试时,看到厉鹗的试卷,大为欣赏。厉鹗于该年考中举人。进京以后,以诗为汤右曾所赏识,但未能考中进士。
雍正九年(1731年),浙江总督李卫奉敕修《浙江通志》。厉鹗、杭世骏等28人受聘担任分修。
乾隆元年(1736年),为浙江巡抚程元章推荐,参加“博学鸿词”考试。由于考试过程中,误将《论》置于《诗》前,以不合程式再次名落孙山。此后,终身未仕。
乾隆十七年(1752年)去世
诗词成就
厉鹗在词方面具有极高的造诣,为浙西词派中期的代表。在词派问题上,他推崇姜夔、张炎等人为首的宋词南宗,贬低辛弃疾等人的北宗。厉鹗以“清”与“雅”作为词好坏的标准。他主张在艺术特点上,词应该是幽隽清绮,婉约淡冷;作品蕴意上,词要适度表达作者纯正的情感,寄以不含俗态的清高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