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予同(著名的文史专家)简介_周予同的个人资料
周予同是著名的文史专家,出生于清末,早年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参加五四运动,后创办报纸,传播新思想,毕业后在上海大学任教,后担任安徽大学的文学院院长等职,解放后担任复旦大学历史系主任等职,病逝于上海!
周予同
1898年出生,原名毓懋,学名蘧,字予同、豫桐,笔名天行,瑞安人。
1916年以第一名考取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和同学组织励学会、工学会、平民教育社,进行“工读主义”实验。五四运动起,以高师学生代表身份,参加火烧赵家楼的斗争;
1920年与在京温籍学生创办《瓯海新潮》半月刊,传播新思想,向温、处等地寄发。是年夏,又以第一名优异成绩毕业。
1921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国文部,后任《教育》杂志社主编,并在上海大学任教。
1925年春发表《经今古文之争及其异同》
1926年改名为《经今古文学》出版。
1926年,发表论文《僵尸的出粜》,反对北洋政府强令学校读经。
1928年12月,任中国著作者协会执行委员
1929年出版《经学历史注释》。
1932年一度回乡任教于浙江省立十中。
1933年,任安徽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出版《群经概论》。
1934年,印行《汉学师承记选注》。
1935年,回上海任暨南大学教授兼史地系主任,后兼南洋研究馆主任及暨大教务长;曾与蔡元培、吴敬恒、陈望道等署名发表《推行手头字缘起》,与柳亚子、刘大杰等署名发表《我们对于文化运动的意见》。
1936年8月,任吴越史地研究会理事;12月,与马相伯、李公朴、陶行知、邹韬奋等署名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
1943年任开明书店兼襄理。
1945年,辞去开明职务,出任复旦大学教授,曾与张志让、蔡尚思、沈体兰等发起组织上海大学教授联谊会。
解放初期,任复旦大学历史系主任、副教务长,曾作为全校土改大队长参加皖北土地改革。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教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等职。
1959年起,担任中国经学史课,指导研究生撰写论文,并兼任《辞海》副主编、委员兼分科主编,负责主编经学史部分。
1961年,任大学教材《中国历史文选》主编,编成上下两册。
1981年7月15日在上海病逝,享年83岁。
主要著作
生平著作还有《孔子》、《朱熹》、《群经概论》、《教材之研究》(与人合著)、《中国现代教育史》、《中国学校制度》等,主编有《中国历史文选》、《开明初中本国史》、《开明新编国文课本》(与叶圣陶等合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