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裕淇(著名的地质学家)简介_程裕淇的个人资料
程裕淇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奔赴英国留学,获得利物浦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长期从事地质教育和科研工作,尤其是变质岩和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在变质岩深熔作用方面有开创性成果。
程裕淇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变质岩石学家、矿床学家、前寒武纪地质学家、地质科技管理专家、地质科学史专家。
个人生平
1912年10月7日,出生于浙江省嘉善县城。程裕淇年幼时家庭经济尚能自给,他的父亲程成鉴是晚清秀才、贡生。程裕淇念初中一二年级时家境已入不敷出,他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激励自己勤奋学习,务求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1923年,进嘉兴省立二中初中学习后,英语教师徐觉民结合课文教他用英语叙述从上海到伦敦途经的港湾、城市和海洋名称以及沿途风光。
1929年秋,他考取清华大学地理系(后改为地学系)学习。
1929-1933年,在清华大学地理系(后为地学系)学习,毕业获理学士学位。
1933-1935年,任实业部地质调查所调查员。
1935年,他通过中英庚款考试,公费去英国留学,在利物浦大学主攻变质岩石学。
1938年,获利物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旋即回国。
1938-1949年,在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历任技士、技正,兼矿物岩石研究室及经济地质研究室主任。
1944-1946年,作为经济部资源委员会专门委员,到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参观考察。
1949年,先后对云南昆明磷块岩、西康砂金矿、铁矿、煤矿和雅安康定丹巴一带区域地质、湖南沅陵桃源金矿和晚前寒武纪地层、新疆天山西段南北坡油田油苗和区域地质矿产、南京附近的中新生代火山岩进行了调查研究
1950年,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矿产测勘总局经济地质处副处长。
1951年兼任东北南部地质矿产大队队长。
1952年,兼任湖北大冶429铁矿勘探队队长。
1952-1956年,任地质部地质矿产司副司长。
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委员。
1956年,任地质部技术司总工程师。
1957年,任地质部地质矿产研究所变质岩及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室主任。
1977年,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
1979年,任地质部副部长,当选为全国地层委员会副主任
1980年,任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委员、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中国国家委员会主任。
1982年,任地质矿产部总工程师、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当选为英国伦敦地质学会荣誉会员。
1983年,任国际岩石圈委员会(ICL)中国委员会执行主席,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1995年,程裕淇任地质矿产部地质调查局总顾问,又任《中国区域地质概论》英文简明本主编(2000年出版)。
1996年,任地质矿产部科学技术高级顾问、科技领导小组顾问。
1997年,他在青岛参加了大陆科学钻探选址国际科学讨论会。又去河北平山、江苏东海、安徽大别山、山西五台山和恒山等地研究前寒武纪地质,并去长春参加阜平群岩石之高温压实验研究。
1998年,他任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又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名誉院长。
1999年,任国土资源部大陆科学钻探项目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主席。
2002年1月2日,于北京逝世。
科研成就
主要从事变质岩和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发现川西丹巴递进变质带和昆明富磷矿(1939年),在长期从事中国铁矿的研究和勘查过程中,提出铁矿成矿系列概念。提出混合岩系列和混合岩化成矿的观点,阐明中国各时代变质岩系、岩带特征,从而促进了变质地质学的发展。在变质岩深熔作用方面有开创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