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荩民(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简介_陈荩民的个人资料
陈荩民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出生于清末,早年在北京高等师范学习,办平民学校,积极参与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时期,参与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后被捕,经过营救出狱,毕业后从事教育活动,支持学生的爱国活动,解放前夕拒绝前往台湾省,建国后,,一度主持北洋大学校务工作等等,编写高等教材,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做出了贡献。
陈荩民
1895年出生,原名陈宏勋,天台县城人。
1916年,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数理部学习。曾举办平民学校,开展社会服务活动。
1918年加入北京大学、北京高师等进步学生组织的国民杂志社,任评议员,参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活动。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时,与匡互生、杨明轩、朱究庭等翻墙进入卖国贼曹汝霖住宅院内打开大门,使游行队伍入内,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被反动-打伤、逮捕。经多方交涉、营救,由校长保释。改名荩民,立志忠诚于人民。
1920年毕业后留校,任附中数学教师兼高师会计课主任。
1921年,赴法国里昂中法大学学习。
1925年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同年回国被聘为浙江省立第六中学校长,为修校舍、添教具,筹借钱款3000元,在个人薪金中逐月扣还。此后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教授。
1935年2月,中国数学会成立,被选为评议员。
1937年7月,上海沦陷,把育青中学迁至家乡天台县,发动各界捐募办学,为家乡培育人才。
1939年,任英士大学教授兼教务长,后任北洋工学院院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北洋大学教授兼理学院院长,并兼北平部主任,积极支持学生爱国运动。
天津解放前夕,教育部派人动员北洋大学迁往台湾,荩民竭力反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一度主持北洋大学校务工作,后任华北大学工学院教授兼校务委员,并参加高教部高等数学教材编审工作,后不顾年高体弱,重上讲台,同时从事著述,编写数学丛书几十种。
1981年去世
主要作品
著有《高等数学教程》、《高等数学基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