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鸿文(晚清官员、文学家)简介_庞鸿文的个人资料
庞鸿文是晚清时期的官员、文学家,是光绪二年的进士,担任翰林院编修,官至太常寺少卿等职,戊戌变法后,辞官归乡,在家乡热心办学,主张振兴农业,并且为家乡修志。
庞鸿文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出生,字伯絅,号絅堂。常熟人。庞钟璐长子,画家庞薰琹祖父。所著诗、古文词若干卷。
光绪二年(1876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精于词赋骈文,又讲求经史,留意经邦济世之学。曾任湖北学政,多次主持广西、云南乡试。又调任国子监司业,擢升太常寺少卿、通政司副使等职。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政变后,托病辞官归里。居家十年间,热心办学,讲求实业,主张振兴农业,重视乡土文化。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会同邑中乡绅邵松年、陆懋宗、俞钟颖等人,以光绪初年杨泗孙等辑录的采访稿为基础,广征博采,参访考订县志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游文书院改办常昭公立高等小学堂,曾为主事之一。
光绪三十年(1904年)春,纂成《常昭合志稿》50卷。
宣统元年(1909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