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为字怎么写,康熙字典里面的字
康熙字典是什么篇1
《康熙字典》,在清朝康熙年间由翰林院的张玉书及陈廷敬担任主编,参考明代的《字汇》、《正字通》两书而写,是一套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的详细汉语辞典,重印至今不辍。
《康熙字典》共载47,035字目,书分为12集,以214个部首分类,并注有反切注音、出处、及参考等。书中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另外附有《字母切韵要法》和《等韵切音指南》。
《康熙字典》字头下列有该字的不同音切和意义,除僻字僻义外都引录书证。清代法律规定,凡读书人策应科举考试,书写字体必须以《康熙字典》为标准,因此,该书对学术界影响很大,成书之后,流行极广,至今仍不失为一本有价值的语文工具书。
《康熙字典》有清代的木刻本,晚清时,上海出现了好几种影印本,中华书局过去会用同文书局的影印本为底本制成锌版,现在利用存版重印,并附王引之的字典考证于后,以供参考。乾隆年间,王锡侯著《字贯》一书,第一次指出了《康熙字典》在引证、释义等方面的缺点,然因冒犯皇帝“御定”的威严,落得满门抄斩,其著作也被付之一炬。
至道光7年(1827年)王引之奉皇帝之命,著《字典考证》校正了部分《康熙字典》引书方面的错误,当中引用书籍字勾讹误共2588条。
康熙字典怎么查篇2
这个问题说起来稍显“复杂”。因我手头资料有限,现以我手上现有的“光绪石印本”《康熙字典》为蓝本,简要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康熙字典》是历史上第一部以“字典”为名的字书。清末上海同文书局“增篆石印本”(即前述“光绪石印本”)是发行量最大、最流行的一种版本。康熙四十九年,康熙召集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位学者,开始了《康熙字典》的编撰工作,在六年的时间里,他们对传统字书进行了大规模的集中整理,并于康熙五十五年完成编辑工作。《康熙字典》吸收了历代字书编纂的经验,全书共分为十二集,从子集到亥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分别排列214个部首。总共收录了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字。内容引用了古代诗文以追溯字源,同时还注明了历代的用法以佐证其变迁。《康熙字典》问世后,社会影响巨大。它的文字、音义、书证被广泛引用,它的体例也成为了后世出版字书的蓝本。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参考文献之一,具有极高的价值。
这本字典前面有总目、检字、辨似、凡例、等韵等附录,后面还附有补遗、备考等。其收字相当丰富,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是我国字数最多的一部字典(直到一九一五年《中华大字典》出版,达四万八千余字,才超过了它)。它以214个部首分类,并注有反切注音、出处、及参考等,差不多把每一个字的不同音切和不同意义都列举进去,可以供使用者检阅。除了“僻字”、“僻义”以外,它又差不多在每字每义下,都举了例子;这些例子又几乎全都是引用了“始见”的古书。
说了这么多,现再回到“正题”。利用《康熙字典》“查字”,首先应熟悉字典的214个部首。因为《康熙字典》是“按照部首排列”的。
现以具体汉字为例说明其查字法。
如“康”字:
部首“广”字三划在“寅集下”(五页),“隶”字为八划,可在“寅集下”“广”部八划中查到“康”字。
又如“炮”字:
在部首索引中查“火”字,“火”字四划在“巳集中”一页。再数“包”字,为五划,可在“火集中”五划中查到,在四页中可见到。
如遇到难字,不知其部首在哪部,可查检字表。字典上说:“凡疑难字不得其部首仍照划数于此检之”。如“民”字,“民”为五划,可在五划中查到,“民”下注为“氏部”,“氏”字四划,在辰下”,在“辰集下”三十三页查到“氏”部,在一划中可查到“民”字。
其次,《康熙字典》的注音延用了古代字书的“反切”注音法。所以,要“查”《康熙字典》还要学会“反切注音”。“反切的原理是:把反切上字的声母跟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相结合,合成另外一个音节,就是被切字的读音。它的前提是:反切上字跟被切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跟被切字相同。被切字是零声母时,反切上字必须是零声母字,但是介音不一定跟被切字一致,被切字的介音还要凭切下字来决定。”简单说就是:“xy切”(x、y分别代表两个“注音汉字”),取“x”的声母和“y”的韵母(包括声调)合成一个“音节”,这就是“所注汉字”的读音。
另外,现在“网络版”《康熙字典》非常流行,“查”起来也非常方便,不妨一试。
康熙字典笔画查字篇3
现在新版的《康熙字典》前面都加了很多“查字法”的索引(如拼音检字,四角号码检字等),用起来很方便。如果你是“查”的“古代版本”的《康熙字典》那就只有“部首检字”。其实这用起来也并不复杂,《康熙字典》按“十二地支”分为十二集,即子集、丑集、寅集、卯集、辰集、巳集、午集、未集、申集、酉集、戌集、亥集,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每个部首都对应着某集某卷,而《康熙字典》共分214个部首,每集每卷中都包括一至若干个部首(这在字典前面都是有“索引”的)。
过去流行着一首按部首字的笔画多少来判断它们分属“地支”十二集的口诀,现在我稍加修改介绍如下:一二子中三丑寅,四卯辰已五午寻,六在未申七在酉,八九戌集余亥存。即:部首是一画或二画的都在子集中,是三画的在丑集或寅集中,依次类推。
康熙字典上地字怎么写篇4
《康熙字典》依据明朝《字汇》《正字通》两书加以增订,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两书错误之处,《康熙字典》还做过一番“辨疑订讹”的工夫。
《康熙字典》有这样三个优点:一、收字相当丰富,共有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是我国字数最多的一部字典(直到一九一五年《中华大字典》出版,达四万八千余字,才超过了它)。二、它以二百一十四个部首分类,并注有反切注音、出处、及参考等,差不多把每一个字的不同音切和不同意义都列举进去,可以供可以供使用者检阅。
三、除了僻字僻义以外,它又差不多在每字每义下,都举了例子;这些例子又几乎全都是引用了“始见”的古书。
康熙字典繁体字有哪些篇5
《康熙字典》上繁体字25划的字有:靉欛鼊鑶鑱馋鱨曯蹿黵鸐齻鬬戅戆鑵彠讗覊鲚麡鑯鑳鞯龣矡犪榄爦襽镧顲欙欚纚鱱鬣鑨颅髗脔箩纙蛮鸍鱴囔攮灢馕臡讘蹑鸋躣
《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年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玉书、陈廷敬等,它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即公元1710年,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即公元1716年,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霄、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合力完成。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康熙字典》作者介绍:
1、陈廷敬(1638年—1712年),原名陈敬,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山人,清代泽州府阳城(现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皇城村)人,入仕五十三年。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历任经宴讲官、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陈廷敬生平好学,诗、文、乐极备。他的诗风格“清雅醇厚”,很得康熙皇帝的赞赏。
2、张玉书(1642年—1711年)字素存,号润甫,江苏丹徒(今江苏镇江)人。生于明思宗崇祯十五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五十年,年七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