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谦(近代的学者)简介_孙德谦的个人资料
孙德谦是近代的学者,自幼喜欢读书,早年读四书五经,后北游天津,在长紫山书院讲学,后南归,辛亥革命后移居上海,从事教育活动,一生著作颇多,抗战前去世。
孙德谦
同治八年(1869年)出生字受之,一字寿芝,一字益庵。号龙鼎山人,晚号隘堪居士,江苏苏州元和县(今相城区)人。年十八,成诸生,其学初承清吴中学词章治经而兼小学,通声韵训诂。其后兼治子史《文史通义》。29岁时北游天津,后至永年,就聘于长紫山书院,援例叙职训导。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南归,往来于赣浙之间。曾任江苏通志局编纂、浙江通志局编纂。又请准当局办江苏存古学堂,前后任教3年。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后,他移居上海,历任上海政治大学、大夏大学教授。循循善诱,成才甚众。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1月7日病逝。
主要作品
《太史公书义法》,《汉书艺文志举例》1卷,《刘向校雠学纂微》1卷,《六朝丽指》、《稷山段氏二妙年谱》、《古书读法略例》等书,计已刊、未刊或成而已佚者共28种,其骈文专著有《四益宦骈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