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定求(康熙十五年的状元)简介_彭定求的个人资料
彭定求是康熙十五年的状元,自幼刻苦学习,后拜理学大家汤斌为师,对理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后考中康熙十五年的状元,为清朝第十五位状元,担任翰林院修撰,官至传讲学士,后厌倦官场,辞官归乡,潜心研究理学,为理学大家。
彭定求
顺治二年(1645年)出生,字勤止,一字南畇,今苏州吴县人,早年拜著名理学家汤斌为师,研习理学。在父亲和老师的影响下,彭定求对理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潜心研究理学。16岁时,他开始习作八股文,准备参加科举考试。
康熙十五年(1676年)考中状元,成了清开国以来的第十五位状元,中状元后,彭定求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不久,他得到一部《近思录》,极为喜爱,历官侍讲,因父丧乞假归,遂不复出。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皇上南巡命彭定求与汪士钦、徐树本等校《全唐诗》,赏赐御书,传旨垂询病情。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皇帝"万寿节",彭定求入京祝贺。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病逝
主要作品
《阳明释毁录》、《儒门法语》、《南畇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