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鹣(近代雕塑家)简介_江小鹣的个人资料
江小鹣是近代雕塑家,自幼毕业于草桥中学,曾经跟随父亲学习国画,擅长用西洋画的画法用在国画之中,后留学法国,攻读西洋画,后学习雕塑,回国后担任新华艺术专科学校雕塑教授,并且从事雕塑创作,抗战爆发后,奔赴昆明,病逝于昆明。
江小鹣
1894年出生,原名新,字小鹣,江苏吴县(今属苏州)人,近代雕塑家。江标之子。受家庭熏陶,自幼爱好诗书、绘画及古铜器纹饰。早年留学法国,先后学习素描、油画和雕塑。
1917年前归国,寓居上海,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教授和教务主任。
1919年与丁悚、陈晓江等人发起成立天马会,后在留法同学、雕塑家陈孝岗捐物资助下,于虹桥路建立一所规模较大的雕塑工作室,之后又在闸北设立工艺美术工厂,经营仿铸古董和铜器。
1928年与张辰伯发起组织艺苑绘画研究所,地址在西门林荫路。
1929年在杭州完成《陈英士烈士纪念碑》铜像,连基座高八米左右,置于湖滨。同年10月在上海完成《孙中山像》,高三米,连基座高十余米。
30年代初,与滑田友一起修复江苏甪直镇保圣寺的罗汉像。
1934年至1937年,任《美术生活》(月刊)责任编辑。
1937年抗战爆发后,受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邀请,去昆明为龙云塑像,并在龙云资助下开办了一家铸铜厂
1939年因辛劳过度在当地逝世。
代表作
《李平书像》《谭延闿像》《陈嘉庚像》《画家陈师曾半身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