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超(明末清初的官员)简介(个人资料)
蒋超是明末清初的官员,是顺治四年的进士,担任翰林院编修,后陷入“投诚海寇”案,因买通官府得以幸免,康熙时期,升任翰林院修撰,后升任顺天提督学政,晚年出家,直到去世。
蒋超
天启四年(1624年)出生,字虎臣,号绥庵、华阳山人,江苏金坛朱林镇人。早年对佛学尤感兴趣,沉迷禅理,厌酒肉而喜素食,淡泊名利,乐善好施。
顺治二年(1645年)中举人。
顺治四年(1647年)一甲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顺治领先年(1651年)浙江担任乡试主考官。
顺治十五年(1658年),其父蒋鸣玉逝世,返乡为父守丧。其时郑成功率军大举进攻南京,拥兵十七万人,欲收复中原。
顺治十六年(1659年)攻下瓜州,后南渡直捣镇江再带金陵。金坛袁大受与蒋超联手加强防御,县城戒备森严。适逢乡人、湖广道监察御史冯班要求入城避难,二人不许,待抗清义军失败后,冯班即飞书状告清廷,清廷将袁、蒋等五十余名文人士子判处死刑。蒋超买通官府,得以幸免。此即是清初名噪一时的“投诚海寇”案。
康熙六年(1667年),吏部晋升蒋超为翰林院修撰,委任顺天提督学政。他到职后,刻苦励志,为复兴国学不遗余力,顺天学政秩满后,他便开始了漫游名山胜水的生涯,每思前生因缘,常怀出世之想,四十三岁即托病由翰苑告退,蒙恩给假归江南。
康熙十一年(1672年)春在峨眉山伏虎寺披剃为僧,法名“智通”。
康熙十年(1671年)春末,主持监修清代第一部《四川总志》的四川总督蔡毓荣得知鼎鼎大名的蒋太史隐居在峨眉山,遂遣人再三邀请他出山参加修志工作。蒋超辞不获免,不得已前往成都,住在金沙寺,参与纂修《四川总志》
康熙十二年(1673年)圆寂
主要作品
著有《绥庵诗稿》、《绥庵集》、《池此偶祭》、《蒋境》二卷。《峨嵋山志》十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