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杰(丹阳的革命烈士)简介(个人资料)
胡文杰是丹阳的革命烈士,出生于民国时期的书香门第,自幼喜欢读书写字,后毕业于吴江师范学校,从事教育活动,抗战爆发后投笔从戎,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开创了苏南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抗战胜利后参加解放战争,担任团长,参加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在上海战役中牺牲。
胡文杰
1916年出生于江苏省丹阳县横塘乡留雁村一个书香门第。其父亲是当地绅士,通晓诗文。在其父影响下,酷爱读书习字,童年在本村读小学,后入珥陵镇小学就读。再考入苏州吴江师范学校。
1935年夏,他从吴江师范毕业后,先后在丹阳新丰、鸣风小学任教。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辞教返乡,组织青年投入抗日救国的洪流。同年秋,他带领本村青年奔赴丹北,参加管文蔚等人组织的抗日自卫团。
1938年2月,参加丹阳抗日自卫总团干部训练班学习。
1938年6月,陈毅、粟裕等率新四军挺进茅山,开创苏南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7月,丹阳抗日自卫总团改编为丹阳游击纵队,不久又改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多次受命赴茅山、安徽等地运输枪支弹药。
1939年底,随“挺纵”渡江北上,转战苏中,参加了郭村、黄桥等著名的战斗和战役。
1941年夏,任新四军一师一旅政治部组织科干事。
1943年1月,任靖江独立团政治处主任。在反“清乡”斗争中,由于该团工作出色,受到苏中第三军分区司令部、政治部的通令嘉奖。
1944年底,调任苏南丹北独立团政治处主任。
1945年5月,丹北独立团改为苏中第五军分区特务一团,任政治处主任,军政工作均由他和参谋长负责。
1947年8月,任苏中第二军分区四团副政委,曾率部配合九十一团,攻克盐城,全歼守敌3000余名。延安《解放日报》评论此役为解放战争中苏北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转折点。
1948年4月,任苏中第二军分区六团政委,曾参加著名的淮海战役。
1949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九军八十七师二五九团团长。4月,率部参加渡江战役。5月中旬,率部参加上海战役。5月15日,在攻打月浦镇战斗中,带领部队冲锋,不幸胸部被弹片击中,光荣牺牲。他的灵柩由部队派员及其亲属专程护送至家乡安葬。
1953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八十七师奉命为他立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