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璠(北周时期的官员)简介(个人资料)
刘璠是北周时期的官员、史学家,自幼聪慧,后受到上黄侯萧晔器重,代管刑狱,北周武帝的时候,担任黄门侍郎,后被封为平阳县子爵位,著有文集。
刘璠
天监九年(510年)出生,字宝义。沛县人。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刘璠9岁时,已为孤儿,其少时喜欢读书,兼善文笔。17岁时被上黄侯萧晔器重,任北徐州主簿,兼记室参军,代管刑狱。不久,升任中记室,补华阳太守。
天正元年(552年)武陵王萧纪称帝后,刘璠为蜀郡太守。
北周武帝时,以刘璠为中外府记室,又为黄门侍郎,仪同三司。当初萧循在汉中写给萧纪的信及《答国家书》、《移襄阳文》等,皆出刘璠之手。
世宗初,刘璠被授予内史中大夫衔,掌发布政令的工作,封平阳县子爵位,食邑900户。刘璠一生清白简朴,高风亮节,为人所嫉,降为同和郡守。刘璠到任,善于治理,爱护百姓,得到群众拥戴。不到一年,附近的羌族有500多家来降附。
天和三年(568年)卒。
主要作品
著有《梁典》30卷、文集2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