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慕尧(近代民主人士)简介(个人资料)
夏慕尧是近代的民主人士,出生于清末,早年就有抱负,参加反清活动,后参加光复会和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民国后,跟随黄兴留守南京,参加二次革命、护法战争,北伐战争等等,四一二后退出国民革命军,以经商为掩护从事反蒋活动,九一八失败后,募捐支持抗战,宣传抗日救国,全面抗战爆发后,回到家乡,支持爱国青年抗日活动,解放战争在上海从事情报和策反工作,病逝于上海。
夏慕尧
1885年出生,原名绍禹。邳县议堂乡夏庄人。出身于农民家庭,性格倔强,夙怀反清“光复”之志。青年时,目睹清廷腐败,外侮频仍,便积极投身反清活动,参与领导了邳县“五河口”农民暴动,暴动失败后,离家出走,入苏州混成旅第二十三协十六标二营充正目,后入苏州武备学堂,参加光复会和同盟会,追随孙中山致力于民主革命。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同盟会上海总部组织浙沪联军,夏慕尧应征入江苏军,在“光复”南京战役中有战功。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职位后,他随黄兴留守南京,任宪兵营副营长。
1913年7月2日,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他与何海鸣、韩恢率桂军第八师攻入南京,后折回上海
1915年12月,蔡锷在云南组织护国军起兵讨袁
1916年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夏慕尧作为随从副官参加护国战争。
1917年7月,孙中山发起护法战争,他被任命为中华民国政府山东护法军第三路军司令。
1918年5月护法运动失败,奔走于苏北、鲁南、豫西,继续为孙中山扩充队伍。民国11年,山东峄县孙贵之、孙美瑶聚5000人,反对当地土豪劣绅与北洋军阀,占据抱犊崮山为王。他奉命前往做争取工作,使其接受孙中山授予的“山东自治建国军”番号。
1924年,他参加北伐战争。
1927年四一二后,他愤然退出国民革命军,从广东回到上海,以经商为掩护进行反蒋活动。
1931年“九一八”和“一·二八”事变发生,他在上海筹款募捐支持抗战,并印刷传单,宣传抗日救亡。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他回邳县任县政府第五科科长,支持爱国青年抗日活动。日军入境前夕,他打开县监狱,释放在押政治犯和无辜群众。
1938年初,毁家纾难,组建抗日武装300多人,在邳北开展游击战争。
1939年春,将所部交陇海南进支队司令钟辉领导。
1940年,再次变卖家产购置枪支弹药,组织30人枪交区长李清溪作为地方抗日武装。同年秋,被推选为邳睢铜灵4县联防办事处参议员。
1944年,被推选为邳睢县参议长。
1946年到上海从事情报与策反工作。
1948年1月10日,夏慕尧因病去世于上海红十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