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正衡(清朝时期的士绅)简介(个人资料)
潘正衡是清朝时期的士绅,早年因报效治河工程有功,授予同知衔,为人至孝,且负有诗名,为人慷慨,乐善好施,修桥铺路,受到称赞,著有诗集。
潘正衡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出生,字仲平,又字钧石,原籍福建,先辈入粤,著籍广州河南龙溪乡(今属海珠区南华西街)。因报效治河工程有功,授予同知衔,任盐运副使。
正衡事母至孝,少负诗名。因癖爱黎简书画,便于河南栖栅建造房舍,购黎简书画悬之四壁,并名其室为黎斋。当时岭南名流,没有不知黎斋大名的。他们雅集中称盛五羊城,题咏黎斋的诗就集成一巨卷。正衡又于龙溪筑菜根园、晓春阁、船屋山庄等。其诗喜为唐代李贺、李商隐体。五律骨格坚苍超远,近似陈恭尹、屈大均。
正衡为人慷慨,乐善好施。曾到佃家催租,当知农民准备卖儿女偿欠时,便不再收租,还解囊赠款以济其困。又曾到揭阳催收债款,沈县令还其2千金。归时见饿殍满道,知是年歉收,甚为忧伤,便将现金买地收葬。
后县令得知,驰书致谢并再还金,但正衡拒而不收,退回揭阳县作善后之用。正衡又闻知广州九曜坊考棚外,雨天路滑难行,便慨然捐资把路修好。著有《黎斋诗草》2卷。
道光十年(1830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