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高中作文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问答 > 历史知识

刘禹轮(民国时期的木薯县长)简介(个人资料)

来源:网络 时间:2022-12-05 手机浏览

刘禹轮是民国时期的木薯县长,出生于清末,早年在中苏大学学习,毕业后从事教育活动,后担任丰顺县县长长达七年,大力提倡种植木薯,有木薯县长的称号,解放前夕前往台湾省,依旧从事农村教育,后因心脏病病逝。

刘禹轮

1904年出生,洲瑞镇人。他幼年在家乡读书,

1923年在县立大埔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入国立中山大学,在学期间,被选为中山大学学生会主席。

1930年毕业后回大埔担任母校大埔中学校长3年。任职期间,他竭力扩建校舍,增加高中班级,要求师生在校住宿,校长亲自率领住校师生晨操,让晨跑队跑城墙;要求学生早晚自习大声朗读国文和英文,每天必须写日记,交由校长亲阅;学生每周作文1篇,由教师批改,大力整顿学风,成效卓著。

1933年后,禹轮到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任职,参加从政甲种考试,后奉派返广东,出任丰顺县县长,在任长达7年,受到当地百姓赞誉和爱戴。时值抗战期间,为解决百姓粮食困难,他大力倡导木薯增产运动,提出“一株木薯一块钱”的口号,助益民食。

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被调往广东省农林厅,任副厅长、厅长职,兼任华侨大学教授。

1949年,禹轮到台湾后,仍然服务于农村教育,先后任大湖农业学校主任、后龙中学及苗栗高级商业学校校长。

1986年3月,刘禹轮因心脏病辞世,享年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