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楼的人美怎么写,石楼的楼怎么写
写石楼中心小学的一角的作文篇1
校园一角我的学校十分美丽,我们天天在这里读书、学习。
今天,我就写一下校园的操场。操场的两旁是花坛,花坛里的花很美,有红的花、白的花、粉的花、蓝的花、紫的花……花朵还散发出花香,一阵微风吹来,花坛里的花就随风舞动,微风带着花香,引来许多蜜蜂和蝴蝶。
操场前方是升旗台,它是用黑大理石做成的。每到周一,就升一次旗,升旗后红旗配着黑大理石,就显得更美丽了。
每当下课操场就热闹了,有的同学玩沙包,有的同学玩跳绳,还有的同学玩足球。上课铃响了,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教室。
这就是我们美丽的校园。名师点评:这篇作文篇篇
石楼很好石楼县位于吕梁山西麓,黄河东岸。
东以黄云山、石楼山为界与交口县相邻,南与隰县、永和县接壤;北与中阳县、柳林县毗连;西隔黄河与陕西省清涧县相望。总面积1742平方公里,现辖4镇10乡,人口9.91万。
石楼,因县东有通天山石叠如楼而得名。春秋为屈色,西汉置土军县,东汉县废;西夏置土京护军,北魏太平真君九年置岭西县,为吐京郡治。
太和二十一年改名吐京县。唐、宋二代先后改名为西德、东和州,元复称石楼县。
1958年并入吕梁县,1959年复置县至今。石楼县矿藏资源较丰富,主要有煤炭、铁矿、铝矾土、天然气等。
由于受自然、历史、交通等环境制约,该县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主要工业有水泥、化工、五金、农机修配、采煤、砖瓦等。
8.石楼县的人口民族篇2
2014年,全县人口11.3万人。其中,男性人口56175人,女性人口49683人,总人口的性别比为109.23。户籍人口103242人,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为0.00%,非农业户口人口比重9.13%。总人口中,城镇人口16117人,乡村人口为85741人。
石楼县民族主要是汉族,其他民族人数占总人数万分之一。
9.山西省石楼县风俗习惯我不会写篇3
年节
祭灶民间相传,灶君爷是一家之主神。腊月二十三日夜,家家户户祭灶,燃放鞭炮,送灶君爷回天,请灶君“上天言好事,加宫降吉祥”,求恩赐福,保佑合家安康。
除夕指农历年最后一天,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是日,人们热烈繁忙,喜气洋洋,张贴春联,悬挂灯笼,扫除街院,操办饮食、供品、衣帽穿着。街心巷尾红红绿绿,油香扑鼻,顽童穿梭戏耍,妇孺欢声笑语。入夜,煤烛齐明,鞭炮震天,送旧迎新,拜神祭祖,彻夜不息。然而,在旧社会,有的贫困之家白面饺子吃不上,孩子们破衣烂衫,躲租避债之人除夕后半夜才敢回家,悉眉苦脸,凄惨过年。新社会这种景象已完全没有了。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旧称元旦,民国以来改称春节,俗谓过大年,是民间最为隆重、延续时间最长的传统节日。旧时,过年接神为第一要务,顶礼膜拜,虔诚之至。新社会此习基本改变。大年初一人们见面,相道恭喜发财、一年通顺等颂语。早饭后,孩子们相互串门,给户族长辈叩头行礼;长辈给小儿压岁钱。叩头拜年至60年代后逐渐稀少。年饭丰盛,是一年饭食之最。早饭为羊肉饺子,在少数饺子内包铜钱,谁吃出的钱多谁有福气。午饭一般为猪肉、粉条烩菜,主食是蒸馍或油糕。富家摆酒席。正月里,亲友之间往来拜年,尤以初二、三、四日为最多。传统的节礼是枣围和花馍馍。枣围系石楼特有的地方食品;一层起好的白面擀成圆片,上摆一层红枣,一般有三层面,两层枣,上面摆一面花,整体成圆形,枣头朝外,整齐美观,最大的直径一尺左右。拜年待客最普通的最吃饺子亲友之间也互向小儿赠压岁钱。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县人谓之过“小年”。应时饭食是羊肉饺子、元宵。祭祀活动如过年一样隆重。正月初五以后,各村就准备文娱活动,十三、十四日开始闹元宵。家家张灯结彩,燃放鞭炮,民间传统的秧歌、龙灯、狮子、旱船、高跷沿村演出,各乡镇表演队到县城会演。近年来,县城又组织锣鼓队(晋南锣鼓)和放焰火等活动,盛况空前。
禁忌
事忌动工修建,张、王、李、赵四姓忌六月、腊月;其它姓氏忌三月、九月。
女儿出嫁前一夜,忌在娘家住宿;出嫁上轿地点要看不到娘家烟囱;出嫁后忌在娘家过年、过节、生孩子,忌在娘家与丈夫同房住宿。
同胞兄弟忌娶人家同胞姐妹。兄长亡故,其包弟忌与嫂嫂结婚;弟弟亡故,哥哥更不得娶弟媳为妻。
借人家药锅,忌面对面送还,要偷扣在主人窗台上,让主人自取。
请医生吃饭,忌吃拉面、挂面。
娶嫁场合忌穿白戴孝人;丧事场合忌穿红衣服。
行动忌正月初一、初五和每月初一、月尽,忌外出远行。逢七不出门,逢八不回家。
正月初一、初五、二月初二忌挑水。正月不过“破五”妇女不动针线。正月廿三,忌吃小米饭。
送客人出门和家人远行,刚走后忌泼水、扫地、吐唾或撵鸡、打狗、骂孩子。前有行人,忌身后泼水、吐唾。
孕妇和本命年的人,忌踏入产房;产妇家未满月,忌生人入内。
忌担空桶进入别人家门,只能手提而入。
忌扛秤入门,需秤杆、秤锤分提。
忌戴孝帽进入别人家。
请客吃饭,忌客先动筷、主先停筷。
忌戴手套与人握手,戴口罩与人交谈。忌坐在车上、马上或戴眼镜问路、问人。
外甥忌在外婆、舅舅家剃头理发。
夜间忌梳头、照镜子;忌大声呼人名字,忌到单身女人家串门。
语言忌逢年过节和一切喜庆日子,忌说不吉利的话,忌与人吵骂。
人去世忌说死,老人死称“老了”、“殁了”、“走了”;小孩子死称“丢了”、“去了”、“殃了”。
人生病不说病,是大人称“不痛快”、“不爽快”;是小孩称“不欢”、“不乖”。小孩胖忌说肥,叫亲或胖。
药铺接待顾客,病家迎送医生,忌说欢迎、再见之类的客套话。
由于方言方语的缘故,同妇女交谈有许多特殊的禁忌,如“家伙”、“伙计”一类的称谓,有侮人之意,男女之间忌说。石楼称女儿为“汝子”,与褥子同音,故忌说借褥子一类的话。
以上诸多禁忌,今已不甚讲究了,但健康有益的仍在流传发扬。
我的家乡作文篇4
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山村,它虽然没有城市的繁华与娇美。但是却有着平凡与朴素。山水给予它多姿。我生活在这可爱的地方,怎能不深深的喜爱它呢?
山美
这儿的山一片碧绿,绿得娇美,绿得灿烂。而且走进一闻一股淡淡的茶香。山上种满了茶叶。当你走上山顶,便可以触摸到洁白无暇的云彩,而且空气又是那么的清晰与新鲜。在那份新鲜中还带有浓浓的茶香,从上往下看,满山的碧绿,绿得像无边无际的茶海。其中还有流动的“小船”,“船儿”就是那些采茶的人们。这真像一幅美丽的画卷,我在其间自由的走动。是多么自在啊!把烦恼抛到了九霄云外。
水美
水是那么的清澈,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鱼虾在游动,清得可以清清楚楚的看见四周景物的倒影。小河的夏天,是孩子们的乐园。四五个结在一起,一起奔向小河。“扑通、扑通……”孩子们一个又一个的跳下了水。不知是谁家调皮的孩子,打破了杨柳梳妆的镜子,但是添加了那调皮的孩子们的欢笑声。
这就是我的家乡,无论时间吹过了多少岁月,它依然是那么的美丽。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山水。
人美,诚美,风尚美的作文篇5
世界上有两种美,一种是外在美,一种是内在美。
可是,并非每个人都可以同时拥有两种美。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人人都喜欢美,尤其是外表美。所以,如今社会上流行的各大分店,如千色店等便成为各阶层女性甚至男性的“扮靓天堂”。
她们不惜花费大量金钱砸在上面,买各式各样的化妆品和衣服。我不认为这些行为有什么不好。
但是,这些追求,其实都是浮浅,或许也有些不切实际。人生有几个十年,即使你拥有再出众的外表,终究转眼而逝。
唯独,内在美才是我们永恒的资本。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载入史册且受人尊敬的人民,似乎都是因为他们的品德高、志向远、贡献大,而不是他们的容貌。
西施美女,我们对她并不陌生,她的美貌更是让我们为之感叹,甚至闹出个东施效颦的笑话!但是,这并不算什么。我们真正要记住和学习的是当年吴越相争,她的一颗爱国之心,为国忍辱负重的高尚人格。
这才是她真正美的地方!当然,在现今社会中,外表美也许是成功不可缺少的因素。但是内在美却是成功的关键!试想一下,一个人,连最基本的爱心,最基本人格都没有,徒有漂亮的外表又有何用呢?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各行各业都以业绩论英雄。
许多人,为了能提高自己的业绩,为了让老板赏识自己,为了树立自己的威望,于是开始不择手段,丧失良心,干一些违法的事。更甚者,还做一些伤天害理的事。
让人更痛心的是,地方高官与这类人同流合污,包庇犯罪。他们即便让人认识,也是遭人唾弃。
纵观历史长河,爱因斯坦、居里夫人、雷锋、袁隆平,他们的外表并不出众。可他们却为整个社会作出了巨大且无私的奉献,让社会和百姓受益。
我们没人会说他们丑,只会仰望他们的美。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必在乎外表美不美。
因为美女三天看厌,丑女三天看惯。人们真正记住的美,是来自心中纯洁而高尚的美,也是永恒的美。
卜告的书写格式怎么写篇6
讣告的格式:一般式讣告。这种讣告是人们常用的讣告。讣告的写法格式及范文。
写法是:
①在开头一行中间写“讣告”二字,或在“讣告”前冠上死者的姓名,如“XXX讣告”。字体要大于正文的字体;
②写明死者的姓名,身份,因何逝世,逝世的日期、地点、终(享)年岁数;
③简介死者生平,着重简略介绍死者生前具有代表性的经历;
④通知吊唁,开追悼会的时间、地点;
⑤署明发讣告的团体或个人的名称,以及发讣告的年月日。
写石楼中心小学的一角的作文篇7
校园一角
我的学校十分美丽,我们天天在这里读书、学习。今天,我就写一下校园的操场。操场的两旁是花坛,花坛里的花很美,有红的花、白的花、粉的花、蓝的花、紫的花……花朵还散发出花香,一阵微风吹来,花坛里的花就随风舞动,微风带着花香,引来许多蜜蜂和蝴蝶。操场前方是升旗台,它是用黑大理石做成的。每到周一,就升一次旗,升旗后红旗配着黑大理石,就显得更美丽了。每当下课操场就热闹了,有的同学玩沙包,有的同学玩跳绳,还有的同学玩足球。上课铃响了,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教室。这就是我们美丽的校园。名师点评:这篇作文篇篇
高富有(1917——)原1981.12-1982.12任国务院zhidao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
宋彬(1918——2005),山西石楼人,早年就读于山西省教育学院。生前曾先后担任民革山西省委员会委员、山西省文史馆馆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国家级资格会员、山西省书画协会会员、吕梁市书协理事、中东艺术研究院特邀书画师。
许琦(1934——)一级书法师,原版籍山西省石楼县。自幼爱好诗、书、画,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书画展赛并入选、入展、入集国内外二十余家书画社出版书画专辑。现为书画师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市场研究中心创作委员,中原书画研究院书画师,中国川夫书画院院士,中外书画艺权术交流协会会员,中华当代书画艺术研究会名誉教授,东方潮杂志社特约记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