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仲坃(清朝时期的官员)简介(个人资料)
谢仲坃是清朝时期的官员,出生贫寒,但刻苦学习,考中雍正元年的解元,后考中进士,担任教谕,升任学正,后担任常宁知县,多有政绩,后不断升迁,担任知府、道台等等,以年老辞官,在广州讲学,病逝于书院。
谢仲坃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出生,字孔六,号耳溪,轮水(今属岗美镇)人。出身清贫,聪颖勤学,立志做个循良官吏,县著名学者刘裔招为婿。
雍正元年(1723年)广东乡试第一名,登解元;
雍正五年(1727年)京都会试登明通进士。任长宁教谕,升崖州学正。
乾隆四年(1739年)任湖南常宁知县,自带粮食行李下乡调查,常以生萝卜为菜。
乾隆六年(1741年)调任平江知县。先后任耒阳、衡阳、衡山、松滋、光化等县知县,道州、靖州、郴州等知州。
乾隆十六年(1751年)升任永顺府通判,调荆州通判。在荆州任内,相邻的宜昌府办理归州盗案,案连荆州,仲坃查悉该案是州、县官吏受当地豪绅重贿,串通真赃盗贼,诬害良民冤案,坚不会印,遂将案情向监察御史和湖广总督申报,上达朝廷。乾隆派御史复查,平反冤案,重处原巡抚、按察使,惩办-,民心大快。仲玩受皇帝诏见,升任常德府同知。此后,历任长沙、宝庆、永州、襄阳、宜昌、岳州、常德等府知府。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护理衡永郴桂道,次年升驿盐长宝道道台。所到地方均有政绩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告老还乡。仲坃知家里缺房少地,留居广州越秀书院讲学。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病逝于书院,终年76岁。
主要作品
著有《楚南纪略》、《山余堂诗集》、《耳溪文集》。